樹大招風,小米YU7前腳剛沉浸在爆單的喜悅里,后腳就陷入了車機芯片“減配”的風波,加之前幾天,雷軍在直播間大談車規級紙巾盒售價貴的前因后果。
車規級紙巾盒,消費級車機芯片的輿論,立刻讓網友們找到新樂子。米粉,安全黨,黑子在評論區打成一片,還得說論營銷還得看雷布斯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
跳出輿論場,回歸大眾消費者最關注的話題。此次,小米將手機芯片高通8 Gen 3塞進YU7駕駛艙,而非使用傳統車規級芯片,這一操作,究竟是雷氏“性價比魔法”,還是對安全底線的試探?
何為消費級,何為車規級?
在分析消費級芯片高通8 Gen 3上車是否符合車規級標準前,我們得明確兩者的概念,什么是消費級芯片,什么是車規級芯片。
消費級芯片大概可以理解成,我們日常智能電子產品上的核心處理器,消費級芯片在性能、迭代速度以及性價比方面,都比車規級芯片要更有優勢。
車規級芯片重點在于穩定性、使用壽命以及近乎零的失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車機芯片并非新能源車的專屬,在傳統油車上,同樣搭載有車規級座艙控制芯片。
由于車規級芯片,需要通過的多項安全認證,在適合工作溫度區間、設計使用壽命、產品缺陷率方面都比消費級芯片嚴格的多。因此網友們對于8 Gen 3芯片上車,最關心的問題在于“高通8 Gen 3符合車規級標準嗎?”“消費級芯片用在車上,夠不夠安全?”
高通8 Gen 3符合車規級嗎?
在小米YU7發布會上,雷軍先是強調搭載高通8 Gen 3座艙芯片的YU7,在啟動、動畫生成、車機響應以及OTA方面帶來了大幅的提升。
緊跟著,就是一張核心板通過AEC-Q104車規級認證的PPT,并且強調已通過行業標準2倍以上嚴苛耐久測試,覆蓋超17類環境、280項測試場景。
關于小米YU7 PPT里說的車規級AEC-Q104認證,來自AEC-Q系列標準,該標準由汽車電子委員會AEC在2003年推出,主要用于規范車載半導體、制造和測試,在經過幾十年的標準迭代后,已經成為了海內外主流車企們認可,能很好評價車載半導體性能的行業標準。
在AEC-Q系列標準里,AEC-Q100作為車企衡量車載芯片是否滿足車規級的常用標準,會針對微控制器MCU、傳感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BMS)等,進行環境應力、電氣特性、機械可靠性測試。
尤其是AEC-Q100的環境應力測試,需要對芯片進行高溫工作、低溫工作以及溫度循壞、濕度偏壓測試,確保芯片在極端環境下不失效。按照AEC-Q100的測試等級劃分,即使是最低要求的Grade 3,也得讓芯片通過JESD22-A108高溫工作壽命測試,在85℃高溫維持1000個小時,以及JESD22-A104W溫度循環測試,完成500次-55~125℃的超高低溫循環測試。
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么諸如高通8295、8155此類芯片,僅僅是在手機芯片的基礎上進行魔改,都需要這么長的研發時間。車機芯片單是滿足耐高溫、高低溫循環需求,已經是地獄級別的難度,更何況真實上車還要進行耐腐蝕、耐鹽霧、應力沖擊等一系列極端環境測試。
http://www.aecouncil.com/Documents/AEC_Q100_Rev_J_Base_Document.pdf
回到小米YU7的芯片問題,雷軍在發布會上并沒有明確說明,YU7搭載的高通8 Gen 3通過了AEC-Q100認證,反而拿座艙域控制器里座艙控制部分的核心板進行說事,強調核心板已經通過了AEC-Q104認證。
那么有趣的部分來了。
已知YU7搭載的高通8 Gen 3被封裝到四合一域控制模塊的核心板中,剛好核心板又通過AEC-Q104認證。那么高通8 Gen 3作為核心板的子集,算不算成功變身成車規級芯片呢?
答案是否定的,高通8 Gen 3依然是消費級。不可否認,嵌入了高通8 Gen 3的核心板在AEC-Q104測試中,同樣需要通過JESD22-A108高溫工作壽命測試和JESD22-A104溫度循環測試,但從理論上來說,通過車規級認證的是搭載有高通8 Gen 3的核心板,而非高通8 Gen 3芯片本身。
通俗點說,小米這次能讓高通8 Gen 3成功上車,純粹是小米通過給高通8 Gen 3加裝馬甲,讓高通8 Gen 3能夠在符合車規級要求的環境中工作。
http://www.falab.com/service-1/92.html
為了方便網友們更好理解高通8 Gen 3和核心板的關系,我們以電腦主板和CPU為例。
假如AEC-Q100是針對電腦CPU的認證標準,AEC-Q104是針對電腦主板的認證標準,此刻電腦CPU作為單一元件沒有通過AEC-Q100認證,商家為了能讓電腦正常售賣,通過將電腦CPU焊死在電腦主板的方式,讓電腦CPU和主板其他元器件共同承受環境壓力測試,這樣就繞過開AEC-Q100審核,直接拿到AEC-Q認證。
小米通過取巧的方式,讓高通8 Gen 3消費級芯片成功上車。那么最核心的問題:小米這套帶有高通8 Gen 3消費級芯片的四合一域控制模塊安全嗎?
從技術層面來看?;陔娷嚥┦繌埧箍?,針對小米四合一域控制模塊發明專利的分析,我們得知高通8 Gen 3芯片主要負責攝像頭、顯示屏、WIFI、藍牙、音響等多媒體娛樂系統,至于消費者最關心芯片失效后,儀表盤顯示會不會“黑屏”的問題,小米這套域控制器也提供了安全冗余。
小米YU7儀表顯示屏由兩個處理單元負責,分別是具備安全認證的輔助駕駛和儀表處理器以及座艙娛樂處理器(高通8 Gen 3),加之整套控制器架構采用了集成式設計,因此模塊之間的通信貸寬、響應速度都有所保證。
說人話就是:萬一高通8 Gen 3突然壞了,小米YU7的儀表盤也不會黑屏,并且另一塊芯片也會以人眼察覺不到的速度進行接管。
從法規層面來看。在ISO 26262《道路車輛功能安全》國際標準中,只明確要求剎車、轉向這類以及車控的關鍵部分,必須采用車規級芯片。至于儀表盤、智能座艙被定為B級(中等安全等級),這意味著只要車企做了安全冗余,在部分電路失效情況下,整體功能還能正常運行即可。
這就是小米科技的“魅力”所在,無論是小米超級大壓鑄集群,還是自研高強度鋼內嵌式防滾架,小米創新科技總會處于薛定諤符合的搖擺區間,通過“另辟蹊徑”或者“更具性價比”的方式,完成技術落地。
你說他玩文字游戲了吧,小米確實能拿出真東西,他說他的科技是純自研吧,又能找出輿論點。很難不相信,這不是雷布斯給網友們做的局。
當然,我們可以用“無論黑貓還是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來定義小米的科技魔法,但是回歸到汽車可靠性、穩定性產品特征來看,小米這樣科技魔法并不值得尊重。
畢竟有特斯拉消費級芯片翻車的先例再前,任憑雷布斯營銷魔法再強大,“創新科技”再有“魅力”,消費者也很難繞過信任這道坎。
消費級芯片上車已經不是什么新聞
其實在小米YU7之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就存在消費級芯片上車的情況,比如特斯拉早在2016年推出HW2.0的時候,就用上了兩顆英偉達手機芯片Tegra 3;2022年特斯拉在2022款Model 3(參數丨圖片)和Model Y上均換裝了AMD Ryzen V1000系列芯片;2023年比亞迪仰望U8搭載的也是高通驍龍消費級芯片8+ Gen1。
在飛速迭代的智能電動汽車行業,車規級芯片的研發速度,已然嚴重跟不上消費者對智能座艙配置的需求,尤其是在消費級芯片對比車規級芯片,價格便宜,算力更高的情況下,車企推動消費級芯片上車,早已不是什么新聞。
以車規級高通8295為例,高通8 Gen 3在成本僅為8295一半的條件下,安兔兔跑分8 Gen 3足足比8295高出兩倍多。
因此,能夠預測得到,如果小米YU7大規模交付之后,沒有出現像當年特斯拉那樣大規模的功能故障,未來手機芯片上車的事,必然會越來越多。畢竟要知道,現階段智能座艙更多停留在啟動應用的多少,響應速度的快慢,隨著未來更多交互功能的加入,算力需求必然會迎來爆炸式增長。
科技不斷向前,算力就是智能化時代的“馬力”,車企們必然不會抵抗消費級芯片這一潘多拉魔盒的打開,作為消費者唯一能做的是,期望車企們在快速迭代芯片算力的進程中,不要忘記對車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