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比我們多了幾十年的發展經驗,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也不是每一條經驗都是好的。
就如我國部分城市學習日本,大規模撤除街頭垃圾桶,希望以此來減少街頭垃圾,并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殊不知這一奇葩規定適得其反,鬧到最后竟成了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街頭沒有垃圾桶?面子工程要做足
在網絡上,經常能看到“到日本旅游找不到垃圾桶”的話題,很多人抱怨不方便,還有更多人推崇日本素質高,不亂丟垃圾街道干凈。事實果真如此嗎?
如果說街頭很少能見到垃圾桶,這確實是一個事實。在日本街頭,平均每1.2公里才能有一個公共垃圾桶。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幾乎每隔200米就有一個垃圾桶。
而且日本設置的垃圾桶,主要集中在車站、景區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普通道路上垃圾桶很少見,所以很多外國游客到了日本會覺著不方便。
對于甚少設置垃圾桶的規定,日本官方也有一套自己的說辭,反正就是聽起來很有理的樣子。
首先是防止恐怖襲擊,街頭公共垃圾桶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隨手放置炸彈而很難被發現,減少垃圾桶就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其次是推行垃圾分類,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家庭中產生的垃圾,會分裝成10多個種類,然后由專門的公司上門回收利用,這就導致街頭垃圾桶作用不大。
但是走在街上的日本人,就真的不會產生垃圾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街頭公共垃圾桶很少,但路邊的店鋪里垃圾桶多啊。
路上行人產生的垃圾,很大一部分都會扔到便利店、商場等內部垃圾桶。所以日本不是沒有垃圾桶,只是這些垃圾桶從路邊挪到了店鋪里而已。
很多人鼓吹日本人從小就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每個日本人都隨身攜帶垃圾袋,把垃圾帶回家處理。
如此說法完全受當年某些洗腦雜志的影響,日本人不是不隨手亂丟垃圾,只是會找個隱蔽的角落丟垃圾而已。游客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
之前網上有報道稱,在國際賽場的觀眾席上,只有日本的觀眾席上,賽事結束后會有幾個日本人拿著袋子撿觀眾席的垃圾,很多媒體還為此鼓吹了一波。
如果日本人真像傳說中那樣不亂扔垃圾,這幾個日本人在觀眾席上撿什么?肯定是在撿別人遺落的東西,這總不會是錢吧。
所以說,日本鼓吹的“垃圾帶回家”只是自我陶醉,街頭沒有垃圾桶也只是假象,放到店里的垃圾桶,就不能算是街頭垃圾桶,面子工程一定要做足。
國內城市向日本學習?
只看表象不看實質,國內很多城市把日本的做法當成先進經驗,紛紛學習效仿,結果鬧到最后所謂的先進經驗沒學到,反而搞得民眾怨聲載道。
日本的垃圾桶很多都隱藏在路邊的店鋪里,而我國路邊的小店鋪又不會設置專門的垃圾桶給路人使用,這就逼迫大家只能亂扔垃圾。
再就是日本的垃圾分類,很多國人對其贊嘆不已,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推廣的可能性。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定之細致,簡直匪夷所思。
如橫濱地區的垃圾分類手冊,就有518項條款厚達27頁。且不說外國人根本分不清,就連日本的家庭主婦,也得對照手冊進行分類,萬一弄錯可能會面臨罰款。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回收再利用,但回收垃圾所創造的效益,如果高于一個人為了垃圾分類而浪費的精力,這樣的垃圾分類不要也罷。
我國目前雖然也在推行垃圾分類,設置了四種不同的垃圾桶,但絕大多數地方,還是沒能完全貫徹下去,很多家庭還是一個垃圾袋裝起來直接扔。
這雖然有悖垃圾分類的初衷,但確實大大節省了人們的精力,而且也便于垃圾車運輸垃圾。畢竟垃圾分成多少種,就需要相應類型的垃圾車來清運。
有一些垃圾數量多,可能一輛車拉不了;還有一些垃圾數量少,可能一輛車還裝不滿,同時出動多輛垃圾車清運垃圾,無疑又是另一種浪費。
而這種浪費和垃圾分類帶來的效益相比,孰高孰低是一個必須認真考量的問題,很可能搞到最后得不償失。
誠然,把所有垃圾打包在一塊然后扔掉的習慣,可能會把一些有用的資源一起扔掉,但這種扔掉絕對不是浪費。
每個小區的垃圾桶,還有路邊的垃圾桶,每天都會有大量拾荒者或者老人去翻,遇到能賣錢的廢品,他們都會收集起來。
也正是有了這群人的存在,有回收利用價值的廢品,根本不會浪費。經過他們分揀之后,有用的廢品都會物盡其用,可能比在家庭中進行垃圾分類效果還要好。
所以說,并不是發達國家的每一條經驗都值得學習,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發達國家所謂的先進經驗,也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知小利而無大義,日本的劣根性
柏楊在《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批判了國人的劣根性。實際上,每個民族都有其劣根性,日本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寇盜,弱必卑伏?!边@段話用來形容日本再合適不過。
當日本鼓吹垃圾分類,街道上沒有垃圾桶依然干凈的時候,背地里卻干著肆意破壞全球生態環境的齷齪事,那就是把核污染水隨意排入太平洋。
福島核電站因為地震和海嘯被摧毀,原本有機會消除危機,但東京電力的高層為了一己之私,生生錯過了這個良機,最后導致核泄漏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避免核電站發生爆炸,引入大量水源進行降溫,每天都產生大量直接接觸核燃料的污染水,然后儲存在核電站周圍。
等到儲水罐快要灌滿的時候,日本政府又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強行將這些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實際上有比核污染水直接排海更好的處理方式。
但日本政府不想花錢,寧可把錢花在輿論公關上,也不想把錢用在處理核污染水上,隨后就污染海洋,給全球生態帶來嚴重影響。
海洋占地球70%多的面積,核污染水進入海洋之后,會隨著洋流流遍全球,雖然有海水稀釋,但放射性物質的危害依然存在,而且輻射會持續上萬年。
日本把垃圾桶隱入路邊商店,讓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街道看起來干凈的同時,卻大肆污染全球海洋,如此行徑簡直喪盡天良。
在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后,俄羅斯向日本提出過解決辦法,那就是用小型氫彈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雖然都屬于核武器,但氫彈和原子彈完全是不同的爆炸機理,原子彈主要通過核裂變實現爆炸,隨后會產生嚴重的核污染。
而氫彈主要通過核聚變形式產生爆炸,爆炸后也只會產生少量的核污染,這些核污染主要來源于觸發裝置的裂變反應,氫彈自身不產生核污染。
用氫彈消除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染,其效果比其他任何方式都直接和有效,但已經體驗過原子彈爆炸滋味的日本人,顯然不想再試一次,日本政府也怕被口水淹沒,更不敢答應俄羅斯這善意的提議。
環境保護不是作秀
保護環境不能只靠作秀,路邊的垃圾桶少了,并不意味著垃圾就少了,只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或者藏到了其他看不見的地方而已。
真正的保護環境是少制造垃圾,但日本顯然沒有這樣的覺悟,或者說整個發達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覺悟,世界上浪費最嚴重的正是那些所謂的發達國家。
當中國人在沙漠里種草種樹的時候,歐美國家的人在街頭抗議;當中國在大力發展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時,歐洲卻在拆除核電站,然后從別國購買火電廠發的電。
“只要我自己不用火力發電,污染環境就不是我?!?/strong>這就是歐洲白左圣母婊的想法,自欺欺人到讓人發笑,但這種想法卻被公知大肆吹捧。
國外發生災害威脅民眾生命時,公知和跪族們為只救貓狗不救人的外國救援人員歡呼,贊其尊重每一個生命。
當我國救援人員為了搶救人民生命而奮不顧身時,這些人又污蔑他們不尊重生命,因為沒有救貓貓狗狗。在它們眼里,貓狗的生命比人命還重要。
“人只是死了而已,但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卻受傷了!”白左還是好好在歐美發展,千萬不要到中國來污染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