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清北,不代表人生從此坦途。放棄清北,也不可能就是‘教育的失敗’”
高考志愿不報清北,是不是“教育的失敗”?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一老師因3名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怒斥其“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認為其是“教育的失敗”,憤怒解散該清北團隊合作微信群。目前,學校和老師向學生及家長表達了歉意,三名學生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志愿。
聽到這兒,大家覺得是誰的錯嗎?是老師辛苦付出,學生不領情且固執己見?還是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而老師未充分尊重、過度干涉?
老師因學生不報清北解散班級群,背后是教育功利化與學生自主意識的沖突。終歸來說,教育不是一門生意,學校傾情付出,學生就必須弱化甚至放棄自己的選擇。
填報志愿到底聽誰的,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只有一個答案:聽學生的。學生自己承擔填報后果,那就該聽從他們的意愿,尊重他們的自由。
網傳聊天截圖
有能力沖清北卻沒沖,也許當下會有些遺憾,但于人生而言未必是件錯事。有的人選擇了其他學校,也獲得了較好發展,也有些人為了上清北不惜選冷門專業,甚至退學再考。說到底,保學校還是保專業,這事要理性看待。唯有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選擇清北,不代表人生從此坦途。放棄清北,也不可能就是“教育的失敗”。依我看,說出這番話的教育工作者,恐怕才是“教育的失敗”。
老師有“清北情結”,為了升學率和評價考核而讓尖子生一味沖擊清北;又在聊天群里斥責學生,給他們扣上“教育失敗”“自我中心”的帽子。如此,分不清自己和學生的利益,才真的是犯了錯。“唯清北論”的功利化評價體系該改變了。教育不是一場“炫耀名?!钡母傎?。
最后,借用這位老師的一句原話總結——“人生的起點不是分數”,人生的起點也不只能是清北。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任思凝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