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能培養出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如果學校或者當地有激勵政策,培養出清北苗子的老師將獲得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獎金;意味著學校來年可以利用這個噱頭大肆宣傳,提高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
瑞昌市第一中學,一名班主任老師因為3名學生拒報清北而在群里發飆,指責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顧及學校、老師的付出,在威脅解散群聊后,還揚言與這三名學生“來生不見”。
此事剛登上熱搜后不久,網上清一色都是指責這名班主任“利欲熏心”,為了自己的獎金,強迫學生報考清北,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分數是否能考上清北的好專業。顯然在大家的認知里,志愿填報的權力本就是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的,可沒想到知情人的揭露很快就讓涉事人的口碑迎來了大反轉。
知情人揭露:群聊不是班級班,真正可憐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事登上熱搜后不久,學校就發布了通報,承認群聊屬實并且已經讓老師跟學生及家長道歉了。本以為這件事會告一段落,可沒想到更多的內幕隨之被扒出。
起初,大家都以為這個群聊是班級群或者老師高考后建的群,但事實的真相卻并非如此,通過群名“清北團隊合作群”和群聊人數可以排除是班級群的可能,而根據知情人的透露網友們才得知,原來還有這樣特殊的培養方式。
此前網友們想當然的認為,這3名學生和其他學生除了成績好之外并無區別,最多不過是出自“實驗班”,但實際上,一些學校為了培養出清北的生源,不惜主動出錢、出資源幫助學生參加各種比賽項目和科研項目,讓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尖子生也能靠著學校的平臺鍍金。
站在學校的角度,這樣的付出如果換來每年幾個學生穩定考上清北,那無疑是一件合作雙贏的事情,為了確保合作的愉快,一些學校還會跟學生簽署協議,而從學校、老師到重點培養的這幾個學生,唯一的目標就是沖刺清北,這才是“清北團隊合作群”背后的真相。
而學校和老師為此都付出了什么呢?就像那名班主任所說的那樣,付出其實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不同學校或許能做到的程度不同,有些學校提供免學費、免住宿費用;一些學校直接安排各科老師免費給這些學生一對一補課,而且幾乎是高中三年全年無休,無論是周末還是寒暑假。
網友評價3名尖子生:“端起碗吃飯,放下碗就罵娘”
按照這個角度來看,學校和老師毫無疑問是付出了巨大代價了,如果不是所在高中有過類似的培養模式,像筆者這樣的人也很難想象會有這種模式的存在,畢竟普通學校最多搞一兩個實驗班,哪見過這樣多對一培養的,代價著實不小。
而在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涉事人員的口碑也反轉了,之前提到那3名尖子生,大家都是稱贊他們的清醒和勇氣,提到那名班主任,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指責其自私自利。
而如今,開始有不少網友指責學生“端起碗吃飯,放下碗就罵娘”,也有許多網友站在老師的角度心疼他的付出被辜負,當然了也有部分網友站在中立的角度,認為雖然學生的做法有失契約精神,但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畢竟在學校和老師眼里,北大的護理也是北大;而當出了社會,北大的護理也是護理。
當下多數家庭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都是“先專業、后院校”,真有人為了學校不管專業反倒會被吐槽“拎不清”,可見專業的重要性。
對于此次事件的后續發展和口碑反轉,筆者挖掘到了兩個有趣的點,第一點是這種“清北合作”的培養模式,終歸只是一則君子協議,學生真的反悔了,學校和老師除了無能狂怒是一點別的辦法都沒有了。
第二點就是網友們對此的深刻評價:“這樣的結果恰恰說明了學校教育的成功,因為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客觀評價,這種教育培養模式本身就是一種極端的錯誤,沒得到理想的結果,學校和老師也怪不了任何人,真要說委屈,因為學校要著重培養尖子生,而被忽略的普通學生,他們難道就不委屈嗎?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