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8日訊(編輯 夏軍雄)綜合央視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待來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內塔尼亞胡給特朗普帶了一份“終極禮物”——一封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信函。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與特朗普會面(資料圖)
“他正在親手締造和平,”內塔尼亞胡周一在與特朗普及其他高級官員共進晚宴開始時對媒體表示。“總統先生,我想把我寄給諾貝爾獎委員會的信交給你。”
“你來提名我,意義非凡,”特朗普回應道。
內塔尼亞胡在7月1日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信中寫道,特朗普的努力“帶來了深遠變化,并創造了擴展和平與正常化圈子的全新機會”。
他在信中提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促成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該協議促使阿聯酋、巴林等國與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這是內塔尼亞胡自特朗普1月重新上臺以來第三次訪問白宮。此次訪問正值美以兩國與伊朗爆發了為期12天的沖突,美國加入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并對伊朗核設施實施了多輪導彈打擊。
特朗普聲稱這些目標已被“徹底摧毀”,不過損毀評估仍在進行中,伊朗濃縮鈾庫存的下落仍不明確。為結束沖突,特朗普促成了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停火協議,目前正施壓伊朗重返談判桌。
內塔尼亞胡并非首位提名特朗普的外國領導人,巴基斯坦上個月也表示將提名特朗普。
特朗普長期以來渴望獲得諾貝爾獎,曾多次受到此類提名,但從未獲獎。
特朗普對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獲得諾貝爾獎一事感到不滿,那一決定頗具爭議,因為奧巴馬隨后決定增兵阿富汗。
在美國歷史上,共有四位總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除了奧巴馬之外,還包括西奧多·羅斯福(1906年)、伍德羅·威爾遜(1919年)、吉米·卡特(2002年)。
此外,美國還有一位副總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即阿爾·戈爾,他在克林頓執政期間(1993-2001)擔任副總統,不過他的獲獎年份是2007年。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6月21日晚間10點(北京時間6月22日上午10點)發表對全國講話,闡述了他為啥打擊伊朗核設施。
他稱,伊朗核設施已經被“徹底摧毀”,伊朗要么選擇和平,要么選擇“比過去八天更大的悲劇”。
特朗普發表對全國講話 圖:央視新聞
01
特朗普口口聲聲“兩周以內考慮是否對伊朗動手”,但美軍還是對伊朗動手了。按照特朗普在北京時間22日凌晨所發社交媒體帖子所稱,美軍轟炸機完成了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的打擊。
之后,有媒體報道稱,美軍B-2隱身戰略轟炸機參與了此次打擊行動,并向三處核設施投下了6枚巨型鉆地彈。
之后,又有美國官員透露,實際上,美軍動用了6架B-2轟炸機向伊朗福爾多核設施投擲了12枚巨型鉆地彈,另有一架B-2轟炸機向納坦茲核設施投下了2枚巨型鉆地彈。也就是說,美軍一次行動,供投下14枚巨型鉆地彈。該官員還表示,美國海軍潛艇向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發射了30枚“戰斧巡航導彈”。
研發于2004年的巨型鉆地彈,號稱“炸彈之祖”。反正以色列是沒有這種大型殺傷性武器。而當飛行數據跟蹤系統曝出美國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的6架B-2隱形轟炸機現身關島時,亦即北京6月21日早些時候,盡管不少媒體還在報道特朗普的“兩周內考慮是否動用美軍打擊伊朗”,可笑飲認為,當時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甚至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也就是說,起碼在北京時間6月21日,特朗普已經下定決心要迅速轟炸伊朗核設施了。
原因很簡單,據報道,從密蘇里州出發的B-2轟炸機,是在進行了空中加油之后,才飛抵關島的。這說明什么?當然是說明飛機沒有加滿航油就執行飛行任務了。那么,可想而知,美軍肯定利用B-2轟炸機未加滿航油而騰出的載荷能力帶貨了!
圖為美軍B-2轟炸機 圖:央視新聞資料
帶的什么貨?
單顆重達15噸的“炸彈之祖”是也!
這重磅炸彈帶都帶出來了,豈能不投射出去?如果再攜彈返航,多多少少還增加美國本土的危險系數呢!
投彈,投到哪里?
只能是伊朗!
更何況,根據央視報道,有以色列官員透露,美國在投下炸彈之前,就提前通知了以色列方面!
美媒動畫演示轟炸效果 圖:央視新聞
02
伊朗核設施損失有多慘重?
央視還有一則報道稱,伊朗國家電視臺一名負責人在網絡直播中表示,伊朗在一段時間之前已經疏散了三個核設施中的材料,美方襲擊應未造成重大損失。
說來簡直云淡風輕啊!
不知道事實是否果真如此。
從另一個角度,也許能證明伊朗國家電視臺人員所說也許有一定真實性——
那就是以色列此前已經通知所有國民躲到地下掩體等設施,不要到街頭,以防伊朗導彈襲擊。
以色列什么時候如此懼怕過?幾次中東戰爭,哪一次不是寥寥數天以色列就干翻所有對手,令一些阿拉伯國家簽署城下之盟?
怎么如今對付伊朗,花了大半周時間,卻打成了自家境內人們全得躲起來?
原因很簡單。在笑飲看來,以色列其實是碰到硬茬了!伊朗是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幾乎從未遇到過的有工業體系的國度!
盡管伊朗缺乏一些高端產業技術支持,但生產普通導彈、無人機之類,還是不在話下的。更兼目前看,伊朗甚至有能力組裝高超音速導彈。數量上,管夠管飽!
當地時間6月13日晚,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上空攔截導彈,一枚導彈擊中建筑物
連以色列都知道伊朗導彈可能來襲,而招呼國人提前躲避,難道伊朗不知道以色列可能繼續打擊自身,而美軍也可能動手嗎?難道伊朗不知道美國的“拳頭”硬過以色列嗎?
因此,笑飲認為,伊朗與美國是有“默契”的!提前轉移核設施相關內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特朗普不是說了么,“美軍已經徹底摧毀伊朗關鍵鈾濃縮設施”。如何理解特朗普此語?
笑飲感覺,有一個可能性,伊朗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轉移走所有濃縮鈾設施。但能轉移的“輜重”盡量轉移,這樣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也正因此,才有特朗普威脅伊朗如果不乖乖就范,美軍將“進一步攻擊”。
“伊朗不僅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也對美國構成威脅。如果伊朗不能實現和平,美國可能會攻擊更多目標,伊朗要么走向和平,要么遭遇悲劇,而且悲劇的程度將遠超過去8天所見證的。”特朗普這話,是恫嚇,還是可能來真的?伊朗方面當然要研判。可特朗普似乎想要告訴伊朗,甚至昭告全世界,給伊朗思考的時間恐怕不會多。
03
伊朗能做的當然是外長前往莫斯科見普京。
俄羅斯方面,普京親自說,自己和特朗普打過招呼,伊朗的民用核設施內的俄羅斯工作人員的安全,美國必須保證。
那意思,美國同意不轟炸伊朗的民用核設施。
可下一步呢?伊朗會與美國談判嗎?
要知道,原本約好6月16日與美國談判,哪知道6月13日以色列就動手轟炸了;
原本看,美國好像還在聲稱要與伊朗談判,哪知道先來扔炸彈。
伊朗現在的回應就是宣布打擊美國在中東所有利益。這其實也是特朗普遲遲不愿意對伊朗動手的一個原因。誰知道伊朗能調動什么手段打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種種存在呢?
當地時間6月21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左)與伊拉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侯賽因(右)會面
另一方面,諸如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黎巴嫩真主黨等等,又跳將出來。盡管“抵抗之弧”去年以來似乎被大大地削弱,可起碼在美軍轟炸伊朗三處核設施之后,似乎又看到了“抵抗之弧”影影綽綽冒將出來。
看特朗普講話,既然還是想和伊朗談,那么,美國大概率短期內還沒有徹底摧毀伊朗現政權的打算。但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
如果說以色列6月13日發動的對伊朗之打擊,是美國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而為,那顯然相當于以色列催發美國一步步走到現在。以色列還會做下一步的打算嗎?
中東如果繼續亂下去,對美國真有好處嗎?特朗普此前揶揄拜登在任上制造了兩場沖突,如今拍胸脯想要人給他諾貝爾和平獎——
難道和平獎是炸彈炸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