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蓬江區堅持機關黨建與業務融合,持續深化“四強”黨支部建設,引導各級機關黨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主責爭先創優。即日起,“蓬江發布”推出系列報道,圍繞“發展提質”“服務增效”“黨建賦能”三個類別,分享展示各級機關黨組織的好做法。
第二期關注“服務增效”,
展示區司法局機關黨支部、
區教育局機關黨委、
白沙街道黨工委的工作案例。
區司法局機關黨支部
出臺九項措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能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更好激發市場創造力。今年,區司法局牽頭制定《蓬江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九項措施》,推動各部門緊密聯動、協同發力,落實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優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實行企業分級分類監管、推行“綜合查一次”等九項措施,打造更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高質量發展環境。
蓬江區政務服務大廳
服務升級。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在全市率先完成綜合窗口改革,政務服務大廳統一設立“無差別受理”窗口,整合稅務、社保、經營許可等多部門事項,通過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模式,實現1152項業務“一窗通辦”。拓寬商圈、園區、農村、社區等“視頻辦”場景,實現730項業務辦理不出鎮街、341項公共服務事項辦理不出村居,今年來“不見面”服務超5萬人次。在行政服務中心推行“中午不打烊”延時服務,區鎮村三級全覆蓋配備政務自助機。上線“江小i”政務服務AI助手,提供辦事指引、政策解讀與高頻事項咨詢,覆蓋17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其中85個高頻民生事項實現指尖辦理。
監管增效。建立涉企檢查“白名單”,綜合考量風險排查數據及行業特性等情況,將信用狀況較好的企業納入“白名單”,日常“無事不擾”。實行企業分級分類監管,對信用好、低風險企業適當降低檢查頻次,對違法失信、高風險企業加大抽查力度。推行“綜合查一次”,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跨部門聯合抽查,把過去各部門的“輪番檢查”整合為同一時段集中檢查,降低企業迎檢負擔。推廣“無感監管”模式,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推行遠程監測、在線核查、電子證據固定等非現場檢查方式。實施“首違不罰、輕微免罰”,完善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對首次違法且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以教育整改為主、不予行政處罰。今年1-5月,全區涉企檢查案件2700多宗,較去年同期下降35%。
保障提檔。優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推出企業公證“容缺受理”“上門辦理”等服務,實現農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為屬地企業開展公益法律服務。編制《“法治惠企”公共法律服務手冊》,開展“典亮園區 益企發展”等普法活動30多場,把惠企政策“送上門”。強化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接、專利開放許可對接、專利導航分析指導、知識產權宣傳培訓等“一站式”服務。推廣專利成果“先用后付”轉化模式,允許企業在獲得科技成果前無需支付任何費用,降低企業創新成本與風險。搭建政企“直通車”,對于企業在12345熱線、中小微企業快速響應平臺上反映的訴求,及時了解、跟進解決。
開展監管執法
區教育局機關黨委
創新“心育思政”育人路徑
過去,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程缺少聯動、未能聚成合力。圍繞這一難題,區教育局積極探索“心育思政”育人新路徑,聚焦教師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三個維度”,推動呵護學生心理健康與塑造健全人格、堅定理想信念深度融合。從育人到育心,蓬江區中小學生心理抗壓和情緒調節能力不斷提升,三級預警學生人數持續下降,4所學校獲評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實驗中學心育思政大課堂
培育復合型教師隊伍。出臺專項方案,推動醫教結合心育進校園,打造心育思政基地學校,引導教師到醫療機構跟崗培訓,邀請心理醫生到中小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健康講座,開設心育思政家長云課堂,舉辦校外心理健康科普研學等活動。創新“醫教結合跟崗培訓”機制,全覆蓋組織心育思政教師到醫療機構心理及兒童認知等??聘鷯徟嘤枺嵘@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能力,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資格ABC證持證率分別提升至19%、77%、100%。
構建遞進式課程體系。遵循學生認知成長規律,推動心育與思政課程融合,構建“三立三促”銜接遞進的課程體系,即小學階段重在立德,啟蒙道德情感,促進自我認知及情緒感受能力;初中階段重在立心,塑造健全人格,促進良好人際關系及情緒管理能力;高中階段重在立志,涵養理想信念,促進樹立正確人生觀及良好意志品質。
創新多元化教學方式。把心理療法融入思政教學,打造孩子喜歡聽、記得住的心育思政課程。在敘事思政上,通過講述榜樣的故事與生活的點滴相結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藝術思政上,運用音樂、美術等課程,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傳遞文化自信。在影視思政上,以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培育陽光心態、厚植家國情懷。在團隊思政上,辦好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引導同學之間相互支持鼓勵。
豐樂小學思政課
白沙街道黨工委
創辦全市首家社區服務公司
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今年1月,白沙街道在象山社區創辦全市首家社區服務公司,攜手社會力量辦好黨群服務,收益約定分成反哺社區運營,探索走出了一條“小生意+大公益”的城市治理新路徑。社區服務公司運營半年來,已累計接辦居民服務訂單96單,解決急難問題36件,營業額約6萬元,相關做法登上人民網、南方雜志、廣東新聞聯播。
象山善鄰社區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化運營合伙服務居民。由街道統籌協調推進、社區居委會作為特別法人主導,通過召開居民代表大會聽取民意、對接社會各方籌措啟動資金、完善組織架構注冊登記等,創辦善鄰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同步建立議事決策監督等公司制度。動態收集梳理居民需求,逐步引入家政服務、優品超市、醫療健康、快遞配送、教培機構、餐飲企業等各類生活服務供應商,攜手推出低償服務、公益服務“兩張清單”。至今已吸引25家“合伙人”企業參與,提供養老陪護、居家保潔、周末托管等低償服務36項,義剪義診等公益服務10項。
低于市場價實現獲益共贏。通過居民住戶按需下單、社區公司接單轉辦、合伙企業上門辦理的模式,開展低償和公益服務。其中低償服務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價35%,半年來累計讓利居民3萬多元,公司營收約6萬元。5月起,與蝌蚪文化藝術機構在黨群服務中心每個周末合辦培優課堂,書法、繪畫、手工等每節課學費只需40元。6月起,與五邑農家煲仔飯等餐飲企業共同運營長者飯堂,十多款菜式最貴13元,長者還享有補貼優惠、送餐服務。至今,培優課堂、長者飯堂營收上萬元,惠及居民600多人次。
小生意反哺助力社區發展。約定低償服務收益由社區服務公司與合伙企業按比例分成,歸屬公司部分將用于開展社區公益活動、完善公共設施。近段時間,收益已用于更換廣角鏡、修復健身器材、改造樓道扶手等3個惠民項目,以及每周末開展黨群服務日等活動。還走訪發掘有家電維修、水電維修、理發等一技之長的15名居民,加入社區“便民服務人才庫”,既推動鄰里互幫互助,也拓寬公司業務范圍。
開展初心市集便民活動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區委組織部、區司法局、區教育局、白沙街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