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年輕人表現得怎么樣?
近日,杭州市2025年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落幕,好多年輕人來參賽,選手平均年齡29.8歲。其中,有16名00后,占比達27%,創歷年之最,年紀最小的只有21歲。
從文化程度上看,基本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護理員,擁有護理員等級證書的持證人數超八成。
捧走冠軍獎杯的,是一名90后,叫傅正松,來自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
隨著中國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越來越多年輕人涌入老年護理行業。
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比什么?
養老護理工作,是一項有溫度的技術活。
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把最貼近真實的照護服務場景搬上了賽場,情景式導入老年人的身心照護需求。參賽選手以養老護理員崗位一天的服務內容為情境,考察“跌倒風險評估、手功能訓練和急救處理”三項技能操作任務,評估選手們的綜合實操能力,以及專業照護、溝通能力、人文關懷等服務技能。
在實操考核中,“老人”會想方設法“刁難”選手。
“要我們插鼻飼管、吸痰、更換造口等。”33歲的傅正松說,這些場景,在工作中都遇到過,已經能熟練應對。
21歲的沈杭曉也參加了杭州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拿到了優勝獎。
年輕人進入養老行業,看中的是發展空間。參加技能大賽,正是提升業務技能、獲得晉升機會的一條“捷徑”。
對剛踏入養老行業不久的沈杭曉來說,參加技能大賽堪比“高考”,“題量很大,還要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照料計劃,實操考核也不容易”。
以賽促培,是杭州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年輕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選拔養老護理領軍人才的重要一步。
沈杭曉是杭州人,兩年前從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護理學專業畢業。同班同學有的去了醫院,有的做起了電商直播,而他選擇踏進“養老圈”,目前在濱江綠康陽光家園做養老護理員。
“帶著老人鍛煉身體、組織趣味活動……在養老院的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實。”沈杭曉說。
10%的養老護理員都是00后
上個月,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陳映紅帶著護理科科長許征駿和科室人員出現在了杭州師范大學校內招聘會現場。他們是帶著任務來的:盯緊“社工”和“幼師”兩個專業的畢業生,招攬更多年輕人加入福利院。
“院校中有兩個專業比較對口,一個是開設才兩年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一個是護理學,大多數畢業生都會選擇去醫院。”許征駿說。
不過,許征駿反其道而行,從醫院跳槽到了福利院。
2008年,他辭去麻醉科醫生的工作,加入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投身養老行業。至今,他已為院里培養了9名在大賽中獲獎的養老人才。
“如果說老一代的養老人像‘護工’,那我們現在培養的年輕人,就是有專業深度和發展潛力的養老行業人才。”許征駿介紹,近兩年來,有不少“00后”進入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占比10%。
剛捧回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冠軍的傅正松,正是許征駿5年前看著他進入養老行業的,“對他印象深刻,面試成績第一”。
程序員如何成為
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冠軍?
“張爺爺,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傅正松準備把他抱上輪椅,帶他出去散步。
誰也沒想到,這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在大學里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進入養老行業也才5年。
2013年,大學剛畢業的傅正松在老家義烏的銀行系統工作。后來又來到杭州找了一份程序員的工作。2020年,他來到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成為一名護理員。
“養老工作,不就是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嘛。”自小跟著爺爺長大的傅正松,以為養老工作“很簡單”。
入職后,他才知道,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和其他的養老機構不一樣。這是一家政府托底的福利機構,承擔著照顧社會“三無”人員、年滿18周歲的孤兒和查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的任務。院內老年人數量占比20%左右,85%以上的服務對象患有精神、智力或肢體障礙。
“今天給我們吃啥?”
“有梅干菜扣肉嗎?”
中午10點40分,是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午飯時間,幾位老年人用杭州話和傅正松打招呼。
在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經常能看到一些“不和諧”的畫面:打飯時,老人覺得紅燒肉少了一塊就會發脾氣,不吃不喝;兩位老人合作搭積木時,突然就會動起手來……
“前一秒,兩個人玩得好好的,下一秒,一巴掌就拍下來了。老人情緒不穩定或發病時,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剛入職時,碰到這樣的情況,傅正松也會覺得很委屈。
帶教的師父告訴他,“要先安撫他們的情緒,再進行自我消化”。
這句話,傅正松一直記在心里。
“你現在有點胖,要少吃肉、多運動啊。”現在,傅正松就像老人們的“大家長”,把老人們當做孩子。
下午3點,是護理員巡視房間的時間,傅正松要給做過腹部造口手術的老年人更換造口引流袋。
102房間的陳爺爺因為和隔壁床的老人鬧矛盾,正在發脾氣。
“不換不換,你出去。”
傅正松會把老人發脾氣的時間一一記錄在檔案本里,根據每天的記錄,找出規律,挑老人心情好的時候再上門。
“你是傅正松,我是沈運河。”
“對了,爺爺真棒。”看到傅正松進來,正在看電視的沈運河指指他,又指指自己。因患認知障礙癥,兩三年前,沈運河漸漸忘記了杭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所有人。
每次看到傅正松,他都會問:“你是誰?”“我是誰?”傅正松都會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年多。有一天,我去查房,他看到我,突然叫出了我的名字,又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這讓傅正松感到很意外,“我看到了我們工作的價值,這也是養老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杭州每萬名老年人
擁有持證護理員27.93人
養老護理員是養老事業中最基層、最接地氣的人,是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截至2024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人,占總人口的22.0%。而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50萬名。
當前,養老市場的用工需求已從過去單一的生活照料,升級為涵蓋護理、康養、急救等專業技能的復合型服務。
2024年,民政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
在杭州,養老護理員隊伍已突破1萬人,其中持證人數6000多人,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護理員27.93人,高級及以上護理員占比超過19%。
“近兩年,杭州通過院校合作,向養老機構定向輸送護理專業學生。比如,杭州師范大學和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養老護理專業,育嬰、幼教專業等擁有專業知識與創新活力的‘00后新兵’,就是未來的養老人才。”杭州市民政局養老指導中心工作人員丁茜瓊介紹,杭州也在積極落實《浙江省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入職獎補辦法》,引導、鼓勵高校和中職學校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為符合條件的畢業生發放3萬-5萬元的入職獎補,激發青年人才投身養老事業的積極性。
不斷加入養老行業的年輕人,正在把夕陽事業做成朝陽產業。不過,仍然任重而道遠。
“年輕人的加入,將推動養老行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而養老行業也將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陳映紅說。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濮小燕
通訊員 謝薇薇 於婉琳
編 輯 成嘉怡
審核 毛迪 陳奕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