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甚至能通過大便的味道,判斷出這位爺爺可能便秘了,那位奶奶可能肚子不舒服。”面對鏡頭,年輕的護理員武利平靜地說出這句話。這位00后的姑娘面容清秀,眼神溫柔,話語間沒有一絲夸張或不適,只有一份經過沉淀的細心和一種超越年齡的耐心與從容。
四年前,當武利選擇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時,周遭滿是不解:“養老?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去伺候老人?”這樣的質疑,幾乎是所有同行者的起點。全班30人,最終堅持下來的不過半數。
起初,武利也被外界的眼光所困,“不過是體力活,伺候人罷了”。直到被老師一語點醒:“養老服務遠非擦洗搬運那么簡單,它需要掌握復雜的醫學知識、風險防控和專業照護技能。”
畢業后,實習直面現實。初到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她的第一項任務是刷馬桶。“心里挺別扭,想著自己學了專業技能,結果一上來讓我干這個?”然而,當她第一次接觸老人,面對失禁老人的狼藉現場,刺鼻的氣味讓她幾乎奪門而出。年輕的內心掙扎著,她腦海中閃過入職培訓上的短片,那9個字如石投湖心:“你要俯下身子去做事。”這句話讓她豁然開朗。擦拭污穢的動作里,她漸漸看見了另一種拂拭:為老人掃去尊嚴角落的塵埃,也擦亮了自己四年前的初心。
她逐步走上長護險護理員的崗位,為老人沐浴、擦洗、喂食。曾有一位認知錯亂的老奶奶,固執地將冰箱認作老伴,把襪子放進外賣盒里“澆水喂飯”。初見時,老人眼神如刀。武利沒有退縮,每周如約而至,以溫水般恒定的耐心和精準的專業操作,一點點融化了老人心頭的堅冰。“她說我走的時候可以安安心心地走了,把我交給你,我特別放心。”回憶至此,武利哽咽了。
日復一日的守護,讓她從最初的難以忍受,練就了那份獨特的“嗅覺診斷”能力——這源于實踐的“專業嗅覺”,正是她俯身做事精神的印證。如今武利已成為照護團隊負責人。她將書本理論轉化為溫暖實踐,贏得了認可,收入也穩步提升,月薪已達萬元。
隨著2035年我國步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養老服務領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像武利這樣的年輕人。她的母校已將專業更名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并增設智慧養老、心理慰藉、康養服務等課程。學院通過模擬情境、深化校企合作,培養既精于一線照護,又兼具管理潛力與技術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養老市場學生供不應求,就業率接近100%。
目前,挑戰依然巨大。全國養老護理員需求缺口高達3000萬,而在崗人員僅200萬,提升職業吸引力是當務之急。北京市人社局正多管齊下:開發老年人照護等專項能力培訓教材和標準,鋪設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的職業晉升階梯,推動建立與技能等級 工作年限相匹配的薪酬體系,并探索崗位津貼與特殊補貼制度……
面對“讀大學干這個值嗎”的質疑,武利平靜地拂過胸前工牌。她深信:“我們這批年輕化、專業化的新生力量加入,必將給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源:北京新聞
北京事、天下事、身邊事,就關注"京城大峰峰"微信公眾號,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吧。歡迎轉發分享微信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