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暑踩著農歷六月十三來,老輩人說這是“卡月中”。“小暑在頭大熱旱,在尾大水澇”,月中恰逢“雨熱都中”的好說法。
河北種糧戶翻老黃歷,“六月十三逢單,地下不干能省三成澆地錢”。
江蘇稻農卻搖頭,去年小暑逢單,伏旱四十天抽水機沒停過。
農諺“十里不同天”,前年河南小暑雙數,暴雨泡爛了地里花生。去年山東小暑在頭應驗大旱,玉米葉子焦得像被油炸過。
氣象站數據更實在,副熱帶高壓北跳早,梅雨帶已壓到長江口。安徽小李用無人機巡田,墑情傳感器顯示土壤含水22%,準到小數點。
家里老人卻盯著農歷,“大數據雖好,萬一漏算龍王脾氣呢?”村里王叔早有打算,水庫放水排到立秋,抽水機擦亮還埋了排水管。農諺是老祖宗的經驗,可極端天氣來了,還得靠抽水機和救災隊。
北方平原玉米正結棒,最怕伏旱,滴灌設備該檢修別等地皮開裂。山區果樹要防旱澇兩頭,清排水溝,暴雨來時別讓樹根泡水里。
湖區種稻的鄉親注意,穩住田里水位,別讓烈日曬缺水也別堵溝渠。老辦法里草木灰撒根能保墑驅蟲,現在農技站有抗旱葉面肥更見效。
年輕農人手機裝仨天氣APP,老輩人看農歷,兩者結合心里才踏實。副高北抬后,未來幾天長江流域得防梅雨返場,水稻抽穗怕連續陰雨。
華北地區若刮南風要警惕,“小暑南風大暑旱”,提前盯著土壤墑情。川西高原氣候特殊,說不定啥時候下霜,地頭薄膜和草簾得備著。有人覺得農諺過時,可傳統經驗就像老蓑衣,遮小雨、提個醒還是有用。
現代氣象預警到鄉鎮,手機短信一響,該澆水排水心里立馬有譜。今年三伏天40天,極端天氣風險大,別管農諺準不準,早準備錯不了。
玉米大豆到了灌漿期,葉片曬蔫影響坐果,噴點抗蒸騰劑能扛熱毒日。稻田排水口開多寬?
根據天氣預報定,暴雨前留兩指寬防積水漚根。
家里有大棚的鄉親,檢查棚架加固繩,強對流來了別讓頂子被風掀跑。農時不等人,現在該做啥?列個清單:查設備、備農資、盯氣象APP。
拿不準的問農技站,他們帶著衛星云圖和土經驗,能給實在法子。老輩人說“小暑定旱澇”是個盼頭,真要豐收還得看咱雙手怎么干。
農諺記心里,科技用起來,地頭多跑幾趟,秋糧囤子才會鼓起來。
您那兒今年小暑啥說法?田里的活計都備好了嗎?
來評論區嘮嘮。
靠天吃飯不是等天,把老經驗和新法子擰成一股繩,才是種地真把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