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天水,本該是瓜果飄香的時節,卻被一則消息攪得人心惶惶。褐石培心幼兒園的孩子們接連出現異常,家長們拿著血檢單的手止不住地抖 —— 鉛含量超標,這個陌生又刺眼的詞匯,突然成了籠罩在 200 多個家庭頭頂的烏云。
病房里的漫長輸液
西安市中心醫院的兒科病房,最近總飄著淡淡的藥水味。王先生捧著女兒的小手,指腹反復摩挲著那枚留置針頭。"從早上九點掛到下午三點,200 毫升的藥得滴六個鐘頭。" 他說話時聲音壓得很低,怕吵醒剛睡著的孩子,"護士說 6 秒一滴才安全,快了怕傷著腎。"
空調風吹得窗簾輕輕晃,小姑娘的額頭上卻沁著汗珠。王先生掏出紙巾仔細擦著,"娃輸液時連飯都吃不安穩,她媽端著碗喂,藥水流得慢,飯都涼了。" 旁邊病床的小男孩正哭鬧著要摘針頭,媽媽抱著他輕聲哄:"輸完液咱們買草莓,聽話。" 可那眼淚還是順著孩子的臉頰往下掉,滴在條紋病號服上洇出小水痕。
張先生給我看手機里的輸液瓶照片,5% 葡萄糖混著依地酸鈣鈉,這是醫生說的排鉛 "特效藥"。"我家娃體質稍好點,3 秒一滴,五個半小時就能輸完。" 他翻著相冊,里面全是孩子治療的記錄,"你看這手背上的針眼,才住了五天院就青一塊紫一塊。"
家長群里的焦慮
李女士的兒子是 7 月 3 日第一批住院的。"今天護士來接尿,說明天就能知道排鉛效果了。" 她盯著病房門上的時鐘,分針每跳一下,心就跟著緊一下。這十天里,核磁共振的嗡鳴聲、B 超探頭的冰涼、視力表上模糊的 E 字,都成了孩子必須跨過的坎。
"昨天隔壁床的娃做腦部核磁,哭著喊 ' 媽媽抱 ',我聽著心都揪成一團。" 李女士說,孩子們的癥狀倒是輕了些,之前半夜總喊腿疼肚子疼,現在總算能睡個整覺。但家長群里的討論從沒停過,有人轉發鉛中毒的科普文,有人打聽后續康復訓練,更多人在問:"這影響智力咋辦?"
上海新華醫院的顏崇淮教授說的話,被家長們反復轉發。"正常娃血鉛也就 20 微克,這超標十幾倍的,智商可能得丟 7 分。" 一位媽媽在群里打字:"醫生說積極治療能搶回 2-3 分,可那剩下的 4 分呢?誰來賠?"
檢測單上的驚人數字
7 月 8 日凌晨,天水市聯合調查組的通報在家長群里炸開了鍋。251 個孩子,233 個血鉛異常 —— 這個 92.8% 的異常率,讓不少人瞬間紅了眼。
更讓人脊背發涼的是食品檢測結果。三色紅棗發糕 1052 毫克 / 千克,玉米卷腸包 1340 毫克 / 千克。我特意查了國標,食品里的鉛含量不能超過 0.5 毫克 / 千克,這超標兩千多倍的數字,像錐子一樣扎得人疼。
公安部門查獲的那批彩繪顏料,包裝上明晃晃印著 "不可食用"??捎變簣@園長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就敢點頭,讓后廚拿來給孩子的食物染色。那些帶著艷麗色彩的發糕和包子,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家長還以為是幼兒園用心做的 "營養配餐"。
停不下來的治療
現在病房里最常聽見的,是護士核對名字的聲音:"XXX,今天該做肝腎功能檢查了。" 孩子們排著隊抽靜脈血,有的還沒哭出聲,眼淚先在眼眶里打了轉。
走廊盡頭的公告欄里,貼著專家組制定的治療方案,密密麻麻寫了三頁紙。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上面,那些打印的文字好像活了過來,變成孩子們奔跑的身影、家長們緊鎖的眉頭,還有那枚扎在幼嫩手背上的針頭 —— 它不僅扎在皮膚上,更扎在每個父母的心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