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尹曉軍)近日,上海大學研支團開展“玉蘭講壇”活動,研支團團長程元輝通過云端連線,帶領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思源實驗學校學生“走進”進博會,領略中國對外開放的胸懷。
自2024年9月開展支教服務以來,“玉蘭講壇”已連續(xù)開展6場,覆蓋3000余名學生?!坝裉m”之名取自上海大學?;罩械摹鞍子裉m”形象,從愛國主義教育到人工智能科普,6場專題講座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探索世界的種子。
“這群上海來的大學生,把思源的‘冬天’焐熱了。他們的到來為學校帶來了新氣象。”談及研支團,安定區(qū)思源實驗學校校長趙志斌感慨地說。
學生注意力弱、英語底子薄,是擺在研支團面前的一大難題。研支團成員姑麗給那用一個個游戲和親手制作的教具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她還組織學校首屆“英語趣味單詞大發(fā)現(xiàn)”,讓學生探索生活中的英語單詞。
在了解到學校沒有歷史興趣小組后,喜歡研究歷史的研支團成員孫睿便毫不猶豫地申請開設了“歷史的溫度”社團,帶領孩子們用有趣的方式“玩轉”歷史故事。他還將社會調查方法用生動淺顯的方式帶入課堂,孩子們第一次完成社會實踐報告,并大膽走上講臺分享成果。
支教周期只有一年,如何盡可能地為學校留下點什么?研支團帶領教師體驗AI輔助優(yōu)化教案、批改作業(yè)、錯題分析、出卷組卷等功能,為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注入科技動能。在上海大學團委、基礎教育集團的牽線搭橋下,安定區(qū)思源實驗學校和上海大學附屬小學結為“姊妹校”,兩校共同開展系列教研活動,為教師們打開了一扇窗。
定西的冬天比較寒冷,研支團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發(fā)起衣物捐贈,幫助300余名學子溫暖過冬;聯(lián)絡愛心基金會,設立“自強不息獎學金”,用善款筑起追夢階梯。同時,向上海大學師生和社會愛心人士募捐,開展“綠滿隴中”研支林植樹活動,種下418株云杉樹苗,并將這片研支林命名為“育夢成光林”,飽含對學生成長成才的美好期待。
現(xiàn)如今,“領航”“園丁”“微光”“建功”四大行動已成為安定區(qū)思源實驗學校的閃亮品牌,而那些藏在細節(jié)里的感動,正悄悄發(fā)生著改變。“學生們學到的不僅有知識,還有自強不息的品格、敢想敢干的勁頭、逆風前行的勇氣。”該校教師麻廷勇說,“就像定西的土豆,埋在土里時無人注意,但剖開后總能看見最質樸的金黃——這正是支教最動人的底色?!?/p>
思源實驗學校辦公室的燈經常亮到深夜,研支團成員圍坐在一張桌子前備課,臺燈下的身影被拉長,像極了他們來時的決心——提燈引路,育夢成光?!敖逃枰斞?,更需要‘造血’,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希望這束光能照亮更多孩子的童年。”程元輝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09日 第03版
作者:記者 尹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