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的柏油路蒸騰著熱氣,當空調房成了日常歸宿,總該有個地方,能讓人把日子過成“清風拂過發梢”的模樣。位于信陽市羅山縣就是這樣一處藏在豫南的夏日秘境。這里的風帶著靈山的草木香,這里的水映著落雁湖的云影,這里的故事藏在紅軍走過的石板路,這里的味道裹著大腸湯的熱辣與毛尖的清甜——這個夏天,不如把時間交給羅山,讓身心在這里慢慢舒展。
山水會說話:把夏天過成26℃的詩
羅山的夏天,是被山水“冰鎮”過的。靈山的風最懂避暑。沿著石階往上走,陽光被層層疊疊的樹葉剪成碎金,瀑布從崖壁上跌下來,濺起的水霧撲在臉上,帶著草木的清冽。爬到半山腰,聽靈山寺的鐘聲漫過竹林,走進去,仿佛能與千年前的僧人共享一份清涼禪意。
董寨的夏天是鳥兒的演唱會。高大的櫟樹撐開巨傘,陽光漏下來,白冠長尾雉拖著華麗的尾羽從林間掠過,朱鹮的身影偶爾掠過溪澗,連蟬鳴都變得溫柔。走累了,就坐在觀鳥臺的木凳上,看風搖樹葉,聽鳥唱蟲吟,渾身的燥熱早被森林的“天然空調”吹得一干二凈。
九里落雁湖的夏天是流動的綠。租一葉扁舟蕩在湖上,船槳攪碎滿湖的云影,水鳥貼著水面飛,翅膀帶起的漣漪一圈圈暈開。傍晚坐在湖灘上,看夕陽把湖水染成橘紅色,風帶著水汽撲過來,連頭發梢都晃出清涼的弧度。
龜山湖的夏天是一壺碧水泡著的熱鬧與愜意。租一艘游船慢慢劃,船槳攪碎滿湖的云影,水鳥貼著船舷飛,翅膀帶起的涼風拂在臉上。沿著湖岸慢慢走,看游船在水里畫出銀線,看孩子們在沙灘上堆城堡,看釣魚的人舉著魚竿一動不動,像幅被定格的畫。在這里,連夏天的熱都成了溫柔的背景板。
紅色記憶:在時光褶皺里,觸摸熱血與清涼
夏天的何家沖,藏著比空調更沁心的故事。村口的銀杏樹依舊枝繁葉茂,像當年一樣,為樹下的石板路投下濃蔭。走進何氏祠,墻上的老照片里,紅軍戰士們背著行囊,眼神亮得像星星。他們就是從這里出發,帶著信念,走進了漫漫長征路。樹旁的紅軍井還在冒著涼氣,當年紅軍戰士們就是喝著這口井的水,整理行裝。如今井水依舊清冽,掬一捧在手里,涼意順著指尖爬到心里。沿著長征路往上走,路邊的野花星星點點,風吹過竹林,沙沙作響,像是在輕輕訴說那些熱血與堅守的故事。在這里,夏天的熱早已被心中的敬意驅散,只剩下沉甸甸的感動。
煙火人間:舌尖上的羅山,藏著夏天的正確打開方式
羅山的夏天,是被美食喂飽的滿足。清晨的煙火,從一碗大腸湯開始。砂鍋在灶上咕嘟作響,大腸的油香混著辣椒的辛香飄出來,勾得人直咽口水。盛一碗,紅亮的湯汁里臥著軟嫩的大腸、滑溜的豬血、吸飽了湯的豆腐,撒把荊芥,呼嚕嚕喝下去,額頭沁出細汗,渾身的毛孔都舒展開來,這才是夏天該有的酣暢。
正午的餐桌上,藏著羅山人的實在。罐燜肉在砂鍋里燉得酥爛,筷子輕輕一夾就脫骨,肉香混著蘿卜的甜,湯汁泡飯能讓人多吃兩碗。再配個鐵鋪的豆腐卷,夾雜著腌辣椒的酸脆,一口下去,滿嘴都是家常的幸福。飯后泡一杯信陽毛尖,茶葉在水里慢慢舒展,茶湯清綠,抿一口,舌尖先苦后甘,只剩下滿口清香。
夜晚的街頭,豬油饃的香氣最勾人。鏊子上的饃饃鼓起圓滾滾的肚子,烤得金黃酥脆,咬開一口,蔥花的香、肉餡的鮮混著面香涌出來,燙得人直呼氣也舍不得松口。再配一份涼拌荊芥,翠綠的葉子裹著蒜水,清爽解膩,就著晚風喝瓶冰鎮汽水,這才是夏天的終極快樂。
小院時光:把日子過成“枕著蛙鳴入睡”的慢鏡頭
在羅山,連住宿都是夏天的禮物。在覓羅小院的傍晚,是爬山虎的影子在墻上蕩秋千。點一杯咖啡,要一份蘿卜飯,坐在小院里,看前院的荷花開的正好,看夕陽把白墻染成暖黃色。后院里,流水順著石縫叮咚作響,綠植在角落自在生長,錯落成一片清幽。書架上的書籍靜靜待著,非遺皮影的彩色剪影在燈光下泛著光,老式放映機擺放在木桌上,像在訴說著舊時光——每個角落都藏著不經意的詩意,走進去,就像闖進了一首慢下來的詩。
與此同時,也可以在有稻山房看遠處的稻田翻著綠浪,和朋友點一壺毛尖,說些不著邊際的話,連時間都變得慢悠悠;在云禾山水帳見天涯,仰望星空,邂逅青春的浪漫;在悟園廊下的藤椅里看書,連呼吸都變得輕緩。
這個夏天,不必追趕什么。來羅山吧,讓靈山的風梳開你的眉頭,讓落雁湖的水洗凈你的疲憊,讓舌尖的美味填滿你的心房,再讓小院的月光,輕輕蓋在你熟睡的臉上。
羅山的夏天,等你來,慢慢品。(通訊員:鄧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