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網(wǎng)雙鴨山7月15日電 題:探秘邊境小城“蜜都”饒河的多彩魅力
作者 姜輝 楊啟坤
在中俄邊境線上,有著一座如明珠般璀璨的小城——“蜜都”饒河。這里既有界江的浩蕩雄渾,又有濕地的靈秀靜謐;既有厚重的歷史印記,又有鮮活的民俗風(fēng)情。如今,饒河正以多元文旅魅力,邀八方來客解鎖邊境小城的獨特密碼。
清晨的烏蘇里江饒河段,晨霧如紗籠罩江面,對岸俄羅斯的山林若隱若現(xiàn)。 楊啟坤 攝
饒河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邊陲,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所轄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是中國僅有的3個赫哲族鄉(xiāng)之一。這里擁有亞洲唯一的國家級東北黑蜂自然保護(hù)區(qū),是“中國十佳原生態(tài)旅游名縣”。
清晨的烏蘇里江饒河段,晨霧如紗籠罩江面,對岸俄羅斯的山林若隱若現(xiàn)。乘上游船順流而下,江風(fēng)裹挾著濕潤的氣息撲面而來,不時有江鷗追船嬉戲。岸邊的白樺林與樟子松交替成景,秋季時層林盡染,紅、黃、綠三色交織,倒映在澄澈江水中,宛如流動的油畫。
饒河縣的稻田畫讓很多游客贊不絕口。 楊啟坤 攝
走進(jìn)饒河博物館,一件件展品訴說著小城的過往??孤?lián)密營復(fù)原場景里,蓑衣、步槍、油燈靜靜陳列,仿佛能聽見當(dāng)年戰(zhàn)士們的低語;赫哲族魚皮制品展臺前,精美的魚皮畫、魚皮服飾,展現(xiàn)著這個“漁獵民族”的智慧與匠心。講解員輕聲講述著饒河作為邊境口岸的變遷,從昔日的驛站到如今的開放窗口,歷史的脈絡(luò)清晰可觸。
小南山遺址里,距今約9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物見證著這里的遠(yuǎn)古文明。拾級而上,山巔的界碑矗立,一邊是中國的村莊炊煙,一邊是俄羅斯的田野風(fēng)光,腳下的土地承載著歲月的滄桑,也見證著和平的珍貴。
游客漫步烏蘇里江饒河段,感受界江的別樣魅力。 楊啟坤 攝
傍晚的四排赫哲族風(fēng)情旅游園區(qū)內(nèi)漸顯熱鬧。赫哲族群眾身著傳統(tǒng)服飾,敲響魚皮鼓,跳起伊瑪堪舞蹈,歌聲里滿是對生活的熱愛。游客們圍坐在一起,品嘗“江水燉江魚”的鮮美,看師傅用嫻熟的技藝片出晶瑩的生魚片,舌尖上的鮮香是獨屬于饒河的味道。
饒河縣城的夜市更是煙火氣十足??纠涿娴南銡?、攤主的吆喝聲、游客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來自俄羅斯的巧克力、東北黑蜂蜂蜜與本地的山珍、魚干同臺叫賣,中俄邊境的交融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