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資產荒很嚴重,資金只能去配置銀行;因此,銀行整個板塊今年以來都在創造奇跡。
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數據就是, 據同花順統計,2025年至今沒有一家銀行企業出現下跌,全部都是在上漲。
具體來看,有18家銀行企業,先后創出歷史新高。有16家銀行企業漲幅超過20%,有32家銀行企業漲幅超過10%。
妥妥地牛市行情。
而那些唱空銀行的,不看好銀行的,都被狠狠地打了臉,再也不發聲。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整個行情的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這與整個國內的金融生態有著巨大關系!
概況來講有三點原因。分別是,保險資金持續配置、公募資金發力配置、政策利好銀行企業。
如果不理解。沒關系。
用數據,逐一進行拆解。
先解釋,保險資金持續配置的邏輯。
險資過去主要是配置地方城投債、房地產債券等,因為那個時候它們的收益率很高,動輒10%以上。
在那個時間點看,錢很好賺,又沒啥風險。險資自然愿意把錢都投入到這些高收益領域,躺著賺錢。
后來,這些城投、房產日子不好過了。
險資也跟著迎來至暗時刻,比如恒大人壽、前海人壽、中融人壽、華安保險等等日子都非常難熬。
比如,華安保險曾委托子公司華安財保資管在2020年、2021年期分別多次買入碧桂園的債券,合計資金4.28億元。2023年碧桂園無法正常如期兌付,華安對其計提減值2.03億元,賬面價值只剩下可憐的2.25億元。華安保險在2023年更是凈虧超10億元。
所以,險資過去的路徑已經徹底行不通了。
現在,他們需要新的路徑。他們盯上了銀行企業,銀行不僅有高分紅,能夠覆蓋他們的保費負債成本,而且銀行背后站著國家,還是比較安全。
據長江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整個險資機構持有國內A股銀行企業市值高達2657.8億元,在其重倉行業配置中占比高達45.05%,遠遠領先其他行業。
而且,他們的行為非常瘋狂。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買、買、買,一路買到小股東、再買到大股東。
比如,平安人壽對招商銀行的買入。
今年,1月7日平安人壽買入招生銀行H股2.3億股,持股比例達到5%,形成了第一次舉牌。
本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
誰知道這才是剛剛開始,平安人壽的錢好像就是大風刮來的,好像根本用不完,他們在接下來的6個月時間里持續地買入。
買到10%,買到15%。
一直到6月17日的最新數據,平安人壽已經買了6.94億股,占比15.12%,形成第三次舉牌。
粗略統計了一下,平安人壽得花了有接近300億港元了。而對應的,招生銀行H股今年以來最高漲幅也是突破了50%。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個例。
據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3 日,已有 5 家銀行被險資舉牌,比如招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杭州銀行等。
所以,險資持續配置銀行,銀行的表現一定不會太差!
解釋第二點,公募資金發力配置銀行的邏輯。
公募配置銀行也是基于金融制度的變化。5月7日,證監會發布 《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提到基金經理的考核,應該更加注重“ 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 對3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 ” 。
跑贏大盤,本質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巴菲特也 曾在2008 年表達過類似的上述觀點,并 立下 “十年賭約”,以標普 500 指數基金(被動投資)挑戰對沖基金(主動管理)的業績,最終標普 500 指數基金以 12.03% 的年化收益率遠超對沖基金組合的 3.08%,印證了 跑贏大盤真的很難 。
公募基金的應對之策就是,買銀行就是買權重,就是買大盤。這樣做,跑贏也許很難,但是要想跑輸也很難。
因為大盤的基準就是銀行這些權重構成的。
所以,基金經理為了不降薪,為了向基準看齊,就開始買銀行。
根據興業證券的數據,2024年末主動基金的銀行持倉占比僅3.81%,而滬深300指數中銀行板塊權重高達13.67%, 偏離度將近10個百分點。
所以, 新的公募基金考核機制下,預計主動基金有望增加銀行持倉,縮小和業績基準的偏離度。
這10%的偏離度很有想象力!可以預見,銀行將會成為公募基金里的香餑餑。
大家都搶著進場!
最后,解釋一下政策利好銀行企業。
銀行當下的最緊急問題,就是資本充足率。特別是國有大行之外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較低!
據wind數據,一季度末,城商行、農商行、股份行、國有大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44%、12.96%、13.71%、17.79%。
眾所周知,
資本充足率低了,銀行就不能再投資、再放貸、再賺錢了,那么銀行的風險也就高了,業績也就亮紅燈了,股價也就有壓力了。
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是中國股市承壓。這顯然不符合“穩住樓市股市”“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的初衷!
所以,政策一定是對銀行企業很是呵護。
比如,近期商業銀行 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 發行節奏加快。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26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規模合計突破8000億元。其中,二季度以來發行量超6000億元,環比增長260.82%。
又比如,今年以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四家國有大行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 A 股股票的形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合計募資 5200 億元。
所以,銀行 在盈利能力下降、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空間縮窄的情況下 , 可以通過各種政策支持快速地豐富資本金來源,提高資本充足率,改善盈利能力。
總結一下,
險資買銀行,公募買銀行,銀行自身又可以通過政策改善盈利預期,簡直是完美閉環!
大家覺得,銀行將來會怎么走呢?(米筐投資)
本文源自行業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