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界報道,2025年7月初,中美經貿關系上演了一場令人咋舌的逆轉大戲。特朗普政府剛剛在貿易框架下取消了對華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恢復EDA軟件、乙烷和飛機發動機的出口,這被廣泛視為美國對華示好的積極信號。然而,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商務部被曝正在起草新禁令,計劃限制英偉達等公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先進AI芯片。這種一邊握手言和、一邊背后捅刀的做法,讓中方不得不高度警覺。世界兩大經濟體間的博弈,從不是簡單的退讓與妥協,而是暗流涌動的戰略較量。
新禁令的起草并非空穴來風。據知情人士在7月5日透露,美國商務部正制定規則草案,旨在阻止英偉達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售高性能AI處理器。美方的理由是擔心這些技術通過轉口貿易轉移到中國,從而幫助中國提升人工智能實力。規則雖未最終敲定,但意圖赤裸裸:堵住所謂“后門”,進一步打壓中國科技進步。可笑的是,特朗普政府一邊高調廢除拜登時期的《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一邊又編織新網,這種矛盾暴露了其戰略的混亂。企業界對此深感憂慮——英偉達CEO黃仁勛曾直言限制政策“代價高昂”,公司因此損失了150億美元銷售額。美國以安全為名,實則自縛手腳,最終只會損害自身利益。
特朗普(資料圖)
回看幾天前的7月4日,中美關系似乎還沐浴在短暫的和煦陽光中。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對美方取消限制措施表示肯定,并強調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呼吁美國深刻認識中美經貿互利共贏的本質。當時,美方取消了對EDA軟件、乙烷和飛機發動機的出口禁令,這被視為特朗普政府的“連退三步”。商務部門指出,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然而,這份善意轉瞬即逝。新禁令的起草就像一盆冷水,澆滅了短暫回暖的希望。美方在規則草案中試圖給予美國及其盟友企業豁免期,但豁免條款無法掩蓋其真實目的:將科技問題政治化,以“筑高墻”的方式阻礙中國發展。這種反復無常,讓國際社會看清了美國政策的短視性。
中方對此早有預判。中國商務部在回應中雖未直接點名新禁令,但明確表示“不可能容忍白宮仗勢欺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此前,中國曾以稀土供應作為王牌,成功逼迫美國讓步。這次,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方完全可以在關鍵礦產等優勢領域采取對等反制。畢竟,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不會被動挨打。美國總想憑借科技優勢“卡脖子”,卻忘了自己也有軟肋。中方的立場清晰而堅定:維護合法權益,捍衛公平競爭。這種務實態度,源于對全球供應鏈的深刻理解——美國的技術封鎖只會加速中國自主創新,而非削弱它。
華盛頓(資料圖)
從個人視角看,美國的這套“變臉”戰術,暴露了其戰略焦慮和邏輯混亂。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取消限制,試圖緩和關系;另一方面,又起草新禁令打壓中國,這種矛盾行為無異于自相殘殺。更諷刺的是,美國轉向與沙特、阿聯酋等國家單獨談判AI芯片出口,卻對馬來西亞和泰國施加限制,顯示出其“雙重標準”的本性。全球化時代,技術流動如水,封堵只會導致逆流。美國企業如英偉達已嘗盡苦頭,損失150億美元只是冰山一角。長遠看,這種政策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破壞國際經貿秩序。中方應從中汲取教訓:科技自立自強是硬道理,但同時要推動開放合作,避免落入孤立主義陷阱。
國際社會的聲音也不容忽視。英偉達黃仁勛多次強調“沒有證據”表明芯片被非法轉移,并警告限制政策會讓中國技術“傳遍世界”。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和泰國尚未回應,但它們作為轉口貿易樞紐,可能成為美國打壓的犧牲品。彭博社的報道提到,新規則草案試圖通過豁免條款緩解供應鏈沖擊,但這不過是杯水車薪。真正的出路在于平等對話,而非單邊脅迫。美國若一意孤行,只會讓盟友寒心,讓對手更強。這提醒我們:在科技博弈中,智慧和包容比蠻力更重要。
特朗普(資料圖)
總之,2025年7月初的這場風波,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縮影。特朗普政府的“回馬槍”提醒中方必須提高警惕,加強科技自主,同時以實力對話。中方不會退路,但也不會蠻干——稀土王牌也好,關鍵礦產反制也罷,都應在必要時精準出擊。世界需要的是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只有看清美國的反復本質,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未來,中方唯有以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步伐,應對變局,守護國家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