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將向菲律賓出口6艘二手“阿武隈”級護衛艦,菲律賓軍方計劃今夏檢驗艦只。這一消息引發多方關注。“阿武隈”級護衛艦在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服役30多年,滿載排水量約2900噸,最大航速27節。艦上配備1門奧拓76毫米主炮、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2座4聯裝反艦導彈以及“密集陣”近防系統和魚雷發射器。
對日本而言,這類艦只早已是計劃淘汰的裝備,正被新一代“最上”級隱身護衛艦替代。但對菲律賓海軍來說,卻是難得的“增強實力”的機會。菲律賓目前主力艦艇僅有4艘韓國建造的3000噸級護衛艦,其余多為百噸級巡邏艇,這6艘護衛艦若加入,將讓其護衛艦總數達到10艘。日本這次出口并非偶然。戰后日本的防衛裝備轉移政策一直在變化。
日本軍艦(資料圖)
最初受《和平憲法》和“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武器出口管控嚴格。2014年“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出臺,開始在特定條件下進行裝備轉移。2023年進一步修訂政策,擴大了可出口裝備范圍和支持對象。按此前規定,攻擊力較強的護衛艦不能直接出口,這次日菲以“共同開發”名義達成協議,若順利推進,將成為日本二手護衛艦出口首例,標志著其防衛裝備轉移政策又有新突破。
日本此舉有多重考量。想借出口二手裝備,以低成本提升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這些艦只本就要退役,轉給菲律賓還能節省拆解費用,每艘拆解費約300萬美元。通過這種方式,日本還能測試東南亞國家對其軍事行動的反應,為未來輸出更多軍事裝備探路,菲律賓甚至被其內部稱為“武器出口正常化的試驗田”。同時,這也是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具體行動,強化菲律賓在南海的“反華”傾向,為美國介入地區事務提供支持。
日本“阿武隈”級護衛艦(資料圖)
菲律賓愿意接受這些二手裝備,主要原因是經濟拮據。其2025年國防預算僅29億美元,無力購買昂貴的新裝備。日本的二手護衛艦價格低廉,甚至可能免費贈送,對菲律賓來說成本可控。加上美日撐腰,菲律賓當局似乎覺得有了在南海“叫板”中國的資本。近期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還聲稱中國“必須”帶頭棄核,這番言論顯得不自量力。一個常規武器都難以自給的國家,竟對合法擁核大國指手畫腳,背后離不開外部勢力的慫恿。
日菲的動作背后,是雙方在地區議題上的利益契合。兩國都自認為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日本想通過增強菲律賓海上監控和巡邏能力,間接介入地區安全事務;菲律賓則想借外部勢力提升自身“戰略價值”,炒作南海議題轉移國內矛盾。這種合作看似各取所需,實則暗藏風險。從實際戰力看,這些二手護衛艦對中國構不成實質威脅。
日本防長(資料圖)
它們沒有隱身能力,缺乏強區域防空和反導能力,在解放軍055、052D和054A等先進艦艇面前差距明顯。菲律賓海軍即便得到這些艦只,整體實力與解放軍仍相差甚遠,更不可能改變南海力量對比。日本對此恐怕也心知肚明,更多是想借這些裝備給中國添堵,牽制中國海上力量。
中國向來反對任何在地區拉幫結派、加劇緊張局勢的做法。南海和平穩定是區域國家共同福祉,靠外部勢力撐腰搞挑釁,只會讓地區局勢更復雜動蕩。菲律賓若把二手裝備當籌碼與中國對抗,顯然打錯了算盤。日菲此次合作,本質上是一場各取所需的交易。對地區安全而言,這種舉動只會埋下更多不穩定因素。未來如何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