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宣布制裁菲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因其涉華惡意言行損害中菲關系。這一制裁決定并非孤立事件。近期,菲律賓在地區安全與外交舞臺上動作頻頻,背后似乎總有外部力量的影子。日本打算向菲律賓出口6艘二手“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這些服役約30年、排水量2000噸左右的艦艇,雖有發射反艦和反潛導彈的能力,還配備艦載火炮與魚雷發射系統,但戰力實在有限。
日本出售時大概率只給空殼,后續需菲律賓自己加裝武器,可菲方預算緊張,即便改裝,大概率也是低配版,戰力可能不升反降。就在日本這一計劃推進時,美菲新一輪聯合空中軍演在呂宋島北部展開。美國海軍第五航母打擊群司令埃里克·安杜澤少將還到訪馬尼拉的菲律賓海軍總部,菲方稱雙方將專注于未來的聯合行動,包括軍演和戰艦停靠等。此前,美軍“尼米茲”號航母也在馬尼拉停泊過。
馬科斯(資料圖)
菲律賓的一系列動作,與其在《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問題上的態度形成呼應。中國和俄羅斯已同意簽署該條約相關議定書,馬來西亞外長公布了這一消息,協議也送達白宮,可美方尚未決斷。而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卻跳出來,要求中國先放棄核武器,這一言論違背條約本意,也遭到東盟內部不少國家的反對。馬來西亞外長搶先披露中俄簽約消息,既是對美施壓,也是對菲的警告,印尼、越南等一向謹慎的國家也公開表達不滿。
特奧多羅的這番言論,背后是菲律賓的算計。菲律賓把美軍中導系統引入國門,自身已淪為東南亞的“核人質”。若美國簽署無核條約,馬尼拉就成了區域內唯一的“違規者”,不撤導彈可能面臨集體制裁;若美國拒簽,菲律賓又會成為導致東盟與美國關系破裂的“罪人”。于是,菲方搬出“中國威脅論”,試圖轉移注意力。但菲律賓的處境遠不止這些。其海軍實力本就薄弱,最先進的是從韓國引進的2600噸級輕型護衛艦,戰力一般。
托倫蒂諾(資料圖)
即便得到日本的二手驅逐艦,也難以改變與中國海軍的差距。中國海軍的054A護衛艦,在數量、質量和戰斗配置上,都遠超菲律賓海軍現役所有戰艦,而這還只是中國海軍的基礎艦型。在經濟層面,菲律賓也面臨困境。2025年中期選舉后,執政黨失去參議院關鍵席位,杜特爾特家族勢力回歸,棉蘭老島甚至出現獨立運動。外資暴跌,中資占比大幅下降,大米價格飆升,遠超馬科斯競選承諾。
當中國2萬噸化肥援助抵達時,菲外長馬納羅在東盟峰會不得不改口,愿與中國達成任何額外和平協議。美國對菲律賓的支持也并非鐵板一塊。美國有36萬億美元國債,財政緊張,軍費和駐軍都要削減,加上歐洲事務牽扯精力,難以在東南亞開辟新戰線。若放棄菲律賓,印太戰略會受重創;若力挺,東盟可能倒向中俄,讓其亞太布局失衡。中國在應對菲律賓的一系列動作時,采取了精準有效的措施。在仁愛礁,中國海警實施“生活物資放行、建材堅決攔截”的策略,瓦解菲方固化非法占領的企圖。
馬科斯(資料圖)
針對菲船沖撞黃巖島事件,用水炮驅逐與高速艇圍堵,全程錄像取證并通報東盟,讓菲方“碰瓷”行徑公之于眾。同時,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自貿區3.0協議打通數字經濟與綠色產業通道,RCEP讓供應鏈深度綁定。在“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中,中國聯合東盟國家,讓繼續阻撓準則制定的菲律賓面臨喪失區域話語權的風險,尤其是2026年菲律賓將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
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或許還在為外部的些許支持而沾沾自喜,但現實的困境已擺在眼前。中方的制裁只是一個開始,菲律賓若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等待它的只會是更多難以承受的后果。區域的和平穩定需要各方共同維護,任何試圖挑事、破壞地區局勢的行為,最終都將自食其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