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美國政府突然在24小時內接連對中國“松綁”三項關鍵出口限制。芯片設計軟件EDA、乙烷出口、C919噴氣發動機——三道曾被視為中美科技戰核心陣地的禁令,接連被特朗普政府解除。這一連串動作不僅在美國國內引發軒然大波,也在國際社會掀起巨大關注。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在太平洋另一端忙著拉著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搞“四方安全對話”,高調宣布要跳開中國,重構關鍵礦產供應鏈。兩種截然不同的信號,從同一個政府同時釋放出去,這到底是在唱哪一出?
不禁讓人想問,如今的美國,到底是誰在做主?特朗普的示好背后究竟有何圖謀?而魯比奧為何如此執著于對華強硬?這場錯綜復雜的博弈,正在悄然改寫中美關系的走向。
6月25日,中美在日內瓦補簽了一份“諒解協議”,本是一次正常的外交進展,卻像是扳動了某個開關。就在這次會談之后,關于特朗普籌備訪華的消息鋪天蓋地地傳遍全球。
消息最早來自《日經亞洲》,報道稱白宮已經開始擬定特朗普的訪華代表團名單,其中包括蘋果CEO庫克、英偉達CEO黃仁勛等數十位美企領袖。這個陣容讓人不禁聯想到5月特朗普首訪中東時的場景——他帶著30多家企業在沙特簽下了高達2萬億美元的大訂單。
外界普遍猜測,特朗普此行的目標,是想在中國也談下一筆“大買賣”。而他自己也不遮掩,在7月4日“空軍一號”上被問及是否訪華時,他坦言:“中方邀請我,我可能會去。”
特朗普的態度前所未有地“坦率”,但也顯得底氣不足。畢竟,截止目前,中方除了在一次通話中表達過希望雙方“相向而行”之外,并未正式發出邀請。對此,白宮也顯得有些“按捺不住”,多次通過媒體“放風”,試圖探探中國的口風。
7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解除EDA軟件出口限制。西門子、新思科技、楷登電子三家巨頭重新恢復對中國的供貨。這三家公司掌握全球70%EDA市場份額,而中國的半導體市場早已突破千億規模,不容忽視。
幾乎在同一時刻,美國能源部也宣布恢復對中國的乙烷出口。5月下旬美國剛剛以“中國稀土出口限制”為由中止乙烷出口,導致幾艘運輸船在墨西哥灣滯留,出口量降至歷史最低值。
僅僅過了一個月,特朗普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這不是簡單的“政策修正”,而是一場精心安排的戰略博弈。
別忘了,就在EDA和乙烷“松綁”的第二天,特朗普又批準GE航空向中國商飛恢復出口C919發動機。這款LEAP-1C發動機對中國民航產業至關重要,解除禁令等于為中國商飛按下了“繼續前行”的按鈕。
為何特朗普突然“說話算話”?華爾街已經坐不住了。關稅戰以來,美國農產品出口受阻,芯片企業利潤下滑,軍工企業稀土庫存告急,資本市場頻頻發出預警。EDA禁令一出,相關企業股價跳水,企業游說團體連續施壓。特朗普若不松口,恐怕連“大而美法案”都難以推進。
這場技術“松綁”背后,更隱藏著一個現實交易邏輯:“稀土換芯片”。美國軍工體系90%的武器系統依賴中國稀土。一旦中國全面施行出口管制,F-35、六代機、甚至導彈系統都將面臨停產危機。
中國早已明確表態,稀土出口審批將依法進行,凡用于軍工用途,一律不批。這不是簡單的政策,而是一道硬核“紅線”。
特朗普顯然看懂了這張底牌,也知道自己必須先讓一步,才能換來真正的談判籌碼。可就在特朗普試圖“回頭是岸”的同時,國務卿魯比奧卻像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聯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在東京高調宣布“四方安全對話”升級為“四方關鍵礦產倡議”,要構建“去中國化”的全球資源網絡。
在會議上,魯比奧不斷強調要建立稀土、鋰、鈷、鎳等關鍵礦產的“獨立供應鏈”,并推動四國企業聯合投資冶煉提純技術。
可問題是,除了口號雷響,實際落地卻困難重重。日韓對特朗普提高軍費的要求早已心懷芥蒂,印度的稀土產業鏈遠未成型,澳大利亞更是“說一套做一套”。
真正掌握稀土礦權的,是西澳州,而該州州長公開表示,反對聯邦政府對華強硬政策,稱“礦產出口不該被地緣政治綁架”。
更諷刺的是,就在“四方對話”宣布要擺脫中國稀土后不到48小時,特朗普政府就悄悄解除了EDA和乙烷的出口限制。這讓“盟友們”陷入尷尬:你美國自己都想跟中國談生意,卻讓別人上去擋刀?
魯比奧的尷尬還遠不止于此。作為美國國務卿,他卻被中國列入制裁名單,禁止入境、凍結資產。這意味著,一旦特朗普真的訪華,主管外交事務的一把手連中國國門都進不了。
這無疑是對美國外交體系前所未有的打臉,也是對“反華急先鋒”魯比奧最直接的回應。魯比奧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不僅在四方會議上大肆鼓吹“供應鏈安全”,還想借此轉移外界對其失能的注意力。可惜,他的強硬言辭背后,更多的是無力和焦慮。
特朗普訪華的計劃仍在推進中。盡管目前還未收到中方正式邀請,但多家外媒指出,9月3日中國將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特朗普或借此順勢訪華,也有可能選擇10月APEC峰會之后“順道訪問”。
中方態度明確,愿意對話,但不會妥協。7月3日,北京世界和平論壇上,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表示,希望中美關系走向合作共贏,但臺灣問題是紅線,必須尊重中國主權。
這番話,既是善意,也是底線。那么特朗普到底圖什么?答案或許就在他的“大而美”法案中。他希望通過訪華,達成采購或投資協議,為美國經濟注入活力,為自己在中期選舉中加分。
他要的,是一份“勝利者協議”,一份能在選票與股市之間雙贏的協議。而魯比奧要的,則是一份“封鎖中國”的冷戰劇本,哪怕為此犧牲經濟利益,也在所不惜。
兩人代表了美國內部兩股完全不同的力量,在對華政策上展開激烈博弈。一人求實利,一人爭話語;一人想合作,一人搞對抗。這就是當下美國對華戰略的真實寫照,也正是中美關系當前復雜多變的根源所在。
中方早已清晰表態,歡迎合作,不懼對抗。解除三項出口限制只是開始,能否真正推動中美關系緩和,還要看美方能否真正拿出誠意,而非一邊談合作,一邊搞遏制。
中美關系是一場長期博弈,也是全球格局重塑的關鍵變量。特朗普的“說話算話”只是策略調整,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中國將始終以堅定姿態,守住底線,促成合作。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信息來源:
[1]美方取消多項對華禁令,王帆: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觀察者網
[2]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