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前,比亞迪在泰國羅勇工廠舉行了“泰國第9萬輛新能源汽車交付暨泰國工廠投產一周年儀式”。
儀式上,比亞迪正式交付客戶第9萬輛新能源汽車——騰勢D9,并在泰國工廠下線了首輛泰國產比亞迪驅逐艦05。
在泰國羅勇府炙熱的陽光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將一把象征性的鑰匙交給騰勢D9車主時,這場交付儀式已超越商業意義——它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出海+本地化深耕”模式的全面成熟。
泰國工廠投產一周年之際交出9萬輛新能源車的成績單,不僅刷新東南亞市場紀錄,更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教科書級案例。
比亞迪全球化落地的三維成功密碼
通過本土化融合深度實踐。產業鏈上協同,在泰國羅勇工廠擁有6100名員工,其中90%以上都是泰國本地人。同時核心供應商本土化率也達到了45%,直接拉動了當地就業并且重構了泰國的汽車產業鏈。
在此之前,泰國汽車市場基本上被日系車所占據,而且大部分都被“壟斷性”。
但如今比亞迪的出現,自然是拉動了泰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針對東南亞充電基建不足痛點,比亞迪更是推出了泰國本土化插混車型驅逐艦05(搭載第四代DM-i技術),填補市場空白;同時以純電車型ATTO 3連續18個月蟬聯銷量冠軍,實現純電與插混雙軌并行。
以至于在短短幾年時間,比亞迪在泰國就取得了耀眼的成果。
原本的泰國市場,被日系車壟斷78%份額,但進入2025年后,比亞迪在曼谷車展訂單量達9,819輛,首次超越豐田登頂,標志消費偏好結構性轉變。
比亞迪核心技術矩陣:全球擴張的底層支撐
1. 電動化技術全球領先
刀片電池:通過針刺測試不起火、體積利用率提升50%的磷酸鐵鋰電池,成為行業安全標桿,搭載于ATTO 3等主力車型暢銷全球。
DM-i超級混動:第四代技術熱效率達46%,驅逐艦05在泰實測虧電油耗僅3.8L/100km,破解東南亞續航焦慮。
e平臺3.0: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使海豹車型獲Euro NCAP五星安全認證,奠定高端化基礎。
2. 智造體系的可復制性
泰國工廠從動工到投產僅10個月,快速移植深圳“整車+三電”全產業鏈能力,其標準化模塊(如電池Pack產線自動化率95%)正復制至匈牙利、巴西基地,支撐“全球工廠48小時響應”目標。
全球示范意義:重構中國制造出海范式
從“產品輸出”到“生態輸出”的躍遷比亞迪在泰國構建“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鏈條:本地研發中心針對熱帶環境優化電池熱管理,與泰國政府合作建設超充網絡(2025年底規劃500樁),培訓認證本土技師超2000人,形成技術標準、服務標準、人才標準的協同輸出。
2. 新興市場破局方法論
梯度產品策略:先以ATTO 3(售價約100萬泰銖)打開大眾市場,再推騰勢D9(250萬泰銖)搶占高端MPV,形成價格帶全覆蓋。基建反哺邏輯:通過自建充電樁提升用戶體驗,驅動銷量增長,2024年泰國用戶充電滿意度達89%。
3. 全球產業鏈重構啟示
成本控制優勢:泰國工廠人力成本僅為歐洲1/5,疊加本土采購降本,使ATTO 3比同級日系車價格低15%。
地緣政治破壁:通過技術授權模式與泰國暹羅汽車合作,規避貿易壁壘,2025年對歐出口泰國制造車輛免征37%關稅。
當比亞迪的滾裝船“EXPLORER 1號”滿載泰產電動車駛向歐洲時,中國汽車工業已步入新紀元。
泰國工廠的成功印證了比亞迪“技術授權+本地化運營+社會價值共創”模式的可復制性——匈牙利工廠5個月實現量產,巴西基地吸引30家配套企業入駐,全球制造網絡初具雛形。
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出海背后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集體崛起:寧德時代在泰國建電池廠,地平線芯片賦能海外車型智能化。
正如王傳福所言:“全球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法則。”
這條從羅勇延伸出的綠色之路,正指引中國制造從“產品出?!弊呦颉皟r值鏈出?!?,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重構產業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