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甜,不需要靠消費堆出來
前幾天刷短視頻,看到一位博主曬她的廚房,嵌入式咖啡機、膠囊架、自動奶泡器,一套下來得小一萬。
底下評論一片羨慕,“有這樣的咖啡角,我每天都能醒著上班!”
我一邊看,一邊默默關掉了手機。
我沒有咖啡機,更沒有高檔布置,廚房里最貴的電器是一只小燒水壺??晌也⒉挥X得缺什么,因為我有屬于自己的“下午茶時間”。
每天三點半,陽光灑進來,我會為自己泡一杯熱茶——是超市買的一袋茉莉花茶,配兩塊前天自己烤的黑芝麻餅干。
有時候加點檸檬,有時候只放蜂蜜,再切一小塊水果,簡簡單單,卻足夠溫柔。
坐在陽臺的木椅上,看書,聽風,或者什么都不做,就看窗外的貓在曬太陽。那一刻我意識到,真正治愈人的,從來不是高級感,而是心里的松弛感。
以前我也覺得“下午茶”這種東西,是有錢人才能享受的生活方式,要么在精致咖啡廳里拍照打卡,要么在家里打造出小紅書風的儀式感角落。
后來才明白,你不需要“擁有很多”,才能生活得精致;你只需要“想得通”,就能從簡單中獲得快樂。
中年以后,我越來越抗拒那些需要不斷花錢才能獲得“滿足感”的生活方式。不是我變得“節省”,而是我終于明白:高質量生活的核心,從來不是買什么,而是你愿不愿意花時間對待自己。
每天的下午茶,就是我和自己的“深度相處”。沒有人催促我回消息,沒有人打擾我發呆,我不用解釋、不用扮演,也不用裝出“很努力”“很厲害”的樣子。
這一杯茶,是給自己倒的;這一塊點心,是自己做的;這一段時間,是送給自己身體和情緒的小禮物。
我不需要咖啡機制造泡沫,也不需要濾鏡制造精致感。我的生活,就是用最簡單的東西,過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外面世界再喧囂,我也愿意在這個三十分鐘的下午茶時光里,慢慢回到自己。沒有什么“大事件”,但每一天的平凡,已經足夠值得被認真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