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工學子“活化”傳承、非遺“破圈”,打造校政合作非遺新平臺
“活化”傳承,非遺“破圈”,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商丘面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意識,2025年7月8日,商丘工學院“非遺面塑IP實踐隊”響應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號召,在商丘市文旅局、非遺保護中心、梁園區文化館等單位指導和協助下,積極踐行校政合作,打造商丘非遺活化新平臺,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展區凝視:當傳統面塑遇見古今百態
迎著朝陽走進梁園區文化館非遺面塑傳承人李文老師的作品展區,在這里,我們看到岳飛塑像身披鎧甲、眉目堅毅,甲胄紋路皺纖毫畢現,仿佛下一秒便要策馬出征;以IP形象為題材的面塑作品,造型活靈活現,讓同學們驚嘆“傳統技藝也能這么時尚”,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古今碰撞”的獨特美感。
講座溯源:聽技藝里的生活史
講座中,李文老師以平實語言梳理面塑歷史:從漢代面俑的實用功能,到唐宋“面果”的節慶用途,再到明清“江米人”的民間場景。她說:“面塑與生活、習俗緊密相連?!辈⒓氈轮v解揉面弧度、捏塑力度、工具選擇等,讓同學們體會到:非遺正是代代人用雙手打磨的生活智慧。
實踐共塑:玄武IP的指尖重生
面塑實踐環節以融合傳統神獸元素與現代萌系設計的玄武IP為主題。這一形象看似可愛,上手卻不簡單,對新手頗具挑戰。李文老師言傳身教,細致的講解玄武IP的制作步驟。李文老師耐心示范,反復為大家講解,經過不斷的實踐大家手中的玄武漸漸成型,既顯威嚴又帶萌態。大家看著作品領會到:“捏的不只是面團,更是千年文化的‘萌版’化身!
薪火相傳:讓傳統走進日常生活
今天的體驗如橋,連接傳統與當下。當指尖觸碰古老面團,非遺面塑便從書本名詞化為可觸可創的生活。李文老師說:“技藝會變,非遺文化心意相通?!睂嵺`團隊力求為非遺傳播普及開辟新路徑,讓非遺“活化石”煥發新活力,使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參與中迸發。
供稿:商丘工學院
責編:何高峰
審核: 萬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