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由民政部門、衛徤部門牽頭,本市首次完成對11個區1203名為老服務陪診人員的崗位培訓。首批陪診師他們工作得如何?還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昨天下午,2025年上海市陪診師培訓工作座談會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據悉,所有學員將納入上海開大的養老服務人才管理平臺,對他們動態跟蹤,并實現數據的共享。
87歲的朱老先生患有青光眼,視力極差,與他一同生活的老伴也因身體原因出行不便,且孩子們都不在身邊。“自從有了陪診服務,我看病變得方便多了,家人也更放心了。他們給我的最大感受,一是熱情周到,二是責任心強。”老人對新民晚報記者說,每個禮拜去一趟醫院,從排隊掛號、找科室就診,再到排隊取藥,有陪診師在身邊,讓自己省心得多,遇到急事、難事和不明白的事,也能一下子找到可以依靠和幫助的人。
每次為朱老先生陪診的是上海康而壽養老服務公司的曹洪毓,今年才25歲。他說:“我在醫院里做過護士,現在轉行到為老服務崗位,通過參加這次全市的培訓,彌補了我在陪診服務上的知識和技能缺陷。我之前陪診過4位老人,每次上門接老人都會提前了解他們的大致病情以及服務需求,我會帶上速效救心丸、創可貼等,以備急需。有時還會遇到一個老人需要兩名陪診師的情況。比如,有的高齡患者需要坐輪椅,但公司里的女陪診師在搬輪椅上下臺階和攙扶老人挪步時會十分吃力,這時就需要男陪診師搭把手,但我們仍是按每位患者每小時80元的陪診費標準收費。”
在座談會上,松江區養老服務發展中心主任李慶峰說:“松江從去年8月開始著手啟動助老陪診工作,培育了一家第三方社會組織,他們備有25名陪診師,能開展常態化的陪診。今年上半年,通過上海開放大學在全區培訓了94名陪診師,半年里共完成了212人次的陪診服務。平時,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在專門的平臺上或通過第三方的電話預約方式下單陪診。我們還約定了一個收費標準,在區內陪診服務是每小時50元,每次封頂是150元。從目前來看,有兩個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采納。一是能否建立陪診過程中的風險保障機制,二是每年都能對陪診師開展在崗培訓,以此來規范陪診行業的良性發展。”
靜安區養老服務發展中心主任朱胤發現了一個問題。陪診師的工作應該是患者家門和醫院診室門的“兩點一線”,但有些老舊小區的樓房是沒有電梯的,有的住在高層的老人下樓成了難題,很多陪診師也是有心無力,不可能將老人接到樓下。所以,這就需要進一步對接專業的“爬樓梯公司”,最好還要能爭取到政府資助的“免費爬樓梯服務”項目,為老人從床邊到醫院一路打開通行的綠燈。
“目前亟待研究和探索陪診服務的全流程監管機制,同時還要建立陪診師的準入和淘汰機制。”“我們已經發現,有的陪診師和服務對象熟悉后,就私自從線上轉到線下,俗稱‘開黑車’或‘跳單’,這給陪診服務的質量監管造成了盲區,也提高了行業的安全風險。這個問題怎么解決?”“陪診服務的收費也應當有兜底性的政策保障,既可以有市場化運作的收費標準,也要有普惠性收費,還要有困難老人的資助型收費模式。”……座談會上,新民晚報記者發現,來自各區的為老服務主管單位、養老服務機構和一線陪診師的建言,都一一被相關職能部門記了下來。
原標題:《上海千余陪診師接受培訓,自曝這個行業還有監管盲區》
欄目編輯:郜陽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王蔚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