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王毅在6月30日開啟了為期七天的訪歐洲行程,在這個過程里面,中方的態度明確,對此行表示重視。
只是沒有想到,在王毅外長還沒有回國的時候,歐盟卻轉身針對中國,渲染中國產能過剩,限制中國企業。而中國也立馬給出回應,7月6日宣布一項反制措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前段時間,應歐盟及德、法等國外長邀請,中國外長王毅踏上了為期七天的訪歐行程。短短數日參與的高級別會見、會議和記者會就多達13場。行程之緊湊,足見中方對中歐關系、特別是對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的重視。
在王毅外長要與歐盟高層面談合作前,歐盟卻玩起了“笑里藏刀”的把戲,6月20日,歐盟委員會冷不丁宣布,禁止中國企業參與價值超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公共采購,理由是中國對在華歐盟企業設下“法律和行政障礙”。這借口聽起來冠冕堂皇,可細想卻經不起推敲,中國市場多年來對歐盟企業敞開大門,醫療器械領域更是讓歐企賺得盆滿缽滿,歐盟這招,擺明了是保護自家產業的幌子。
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資料圖)
此外,據報道,就在全球貿易局勢處于混亂之際,竟有法國政府官員再度鼓動歐盟對貿易壁壘加碼,目標仍是中國。據彭博社當地時間7月5日報道,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當天在普羅旺斯艾克斯舉行的一場經濟會議上宣稱,盡管歐洲已經在鋼鐵和汽車領域采取行動,但仍然必須修改規則和加強貿易壁壘,以允許更廣泛地使用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措施,對抗所謂“可能損害歐洲工業經濟的中國進口產品”。
隨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答記者問。歐盟委員會于2025年6月20日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持續在公共采購領域對中國企業設置壁壘。歐方不顧中國釋放的善意和誠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構筑新的保護主義壁壘。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對等限制措施。相關措施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方措施只針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產品不受影響。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走到這一步,很大程度是他們出現了嚴重的戰略誤判。在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后,歐盟認定他會像第一任期一樣,對中國進行無底線地施壓。這個局面,會讓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借著世界兩強激烈博弈的機會,左右逢源獲得利益。而且歐盟還覺得,自己體量很大,中美為了贏得博弈,都會開出很高的條件來拉攏自己。然而,特朗普這次與中國的“關稅戰”,只持續了一個多月就偃旗息鼓。
不過特朗普更關心如何用關稅把歐洲制造業吸引到美國本土,還屢屢放話只要歐企遷往美國就可免受關稅之苦。結果美歐之間非但沒同氣連枝,反而開始比拼誰更能挺過別人的沖擊。更尷尬的是,中美之間產業有互補,美國需要大量中國產品,而中國也不能讓美國金融出亂子;可是歐洲和美國產品高度重合,擠在同個賽道上,只能互相“掐脖子”。歐盟幻想自己是被中美爭相拉攏的“香餑餑”,沒料到被甩在一旁,只剩下一紙又一紙的貿易限制和產業焦慮。
歐盟(資料圖)
在全球貿易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中國始終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歐盟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中方的反制行動,是對這種錯誤行為的有力糾正,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表明任何企圖破壞公平貿易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抵制。未來,中歐關系走向何方,關鍵在于歐盟能否正視中方的立場與訴求,摒棄錯誤的貿易保護主義思維。中歐合作空間廣闊,只有通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才能實現共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