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至26日,豫北醫學院仁智書院15名醫學生組成科普實踐隊,走進尉氏縣人民醫院及周邊村鎮,開展為期7天的醫療知識科普實踐。隊員們將專業所學轉化為生動實踐,通過理論宣講、實操教學、情景模擬等多元形式,為當地居民送去急救技能與傳染病防控知識,用青春力量筑牢基層健康防線。
多維科普織密健康防護網
“按壓深度要達到5厘米,每分鐘至少100次……”在尉氏縣人民醫院門前的實踐場地,隊員們正指導居民使用模擬人練習心肺復蘇。此次科普圍繞“常見急救知識與傳染病防范”雙主線,設置7大核心板塊:從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癥處理,到創傷止血包扎的實操教學;從流感、諾如病毒等傳染病的傳播機制解析,到“謠言粉碎劇場”的科學辟謠。
為增強科普實效,團隊創新采用“理論+實踐+場景”三維模式。在創傷急救環節,隊員用紅布條模擬壓脈帶、舊床單改制三角巾,設計“農田割傷”“車禍擦傷”等本土化情景,居民通過道具實操體驗急救全過程,錯誤操作觸發的“紅光警報”讓學習更具代入感。傳染病科普中,方言版健康順口溜、mRNA原理動畫解構等形式,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
校地聯動打造實踐新范式
作為本次實踐的合作單位,尉氏縣人民醫院為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醫院開放臨床科室供隊員參觀學習,安排醫護人員參與互動答疑,形成“醫學生講解+專業醫師指導”的雙師科普模式。“這種校地合作既能發揮學生的專業熱情,又能借助醫院資源提升科普權威性。”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踐隊還針對縣域健康需求精準發力。調研顯示當地農忙時節外傷多發,團隊特別強化創傷急救內容;針對居民中“吃大蒜殺病毒”等認知誤區,策劃情景劇進行科學糾正。7天里,團隊累計發放科普手冊500余份、急救流程卡300余張,直接覆蓋群眾超300人次,收集有效反饋200余份,為后續深化科普奠定數據基礎。
青春淬煉彰顯醫者擔當
“當看到大叔成功完成心肺復蘇操作時,我真切感受到醫學科普的意義。”隊長郎笑顏在實踐日記中寫道。對于隊員們而言,此次實踐既是專業知識的轉化應用,更是職業精神的啟蒙教育。在“急救科普進鄉村”環節,隊員們走村入戶,用當地方言講解急救要點,克服語言障礙的同時,更深刻理解基層醫療服務的特殊性。
實踐結束后,團隊向醫院贈予自制的《尉氏縣健康科普指南》,并在發布紀錄片《7天:縣城醫療科普紀實》,推動科普成果長效化。“從課堂到基層,我們看到了醫學知識的生命力。”隊員李婭楠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持續關注基層健康需求,在服務社會中踐行醫學生的使命擔當。
(來源:豫北醫學院赴尉氏縣人民醫院科普宣傳實踐隊 郎笑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