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日,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發布公告,以操縱市場為由,對美國知名高頻交易機構簡街集團(JaneStreet)下達臨時禁令,不僅勒令其暫時禁入印度證券市場,還將沒收該公司高達484億印度盧比(按當前匯率,約合5.63億美元)的非法所得。這一消息被世界網友戲稱:三哥的“外企墳場”稱號不是白叫的!
簡街集團在全球量化交易領域頗具影響力,業務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印度監管機構在一份長達105頁的臨時禁令中,詳細列舉了簡街集團的違規操作手法。據悉,在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簡街集團在印度衍生品及現貨市場交易中累計獲利約3650億盧比(約合42.14億美元)。監管機構指控,在每周指數期權到期日,簡街集團會投入大量資金,干擾成交量相對較低的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走勢,誤導小散投資者,進而在流動性更高的指數期權市場建立大規模、高獲利倉位。更有消息人士透露,早在今年1月,印度監管機構就已警告簡街集團停止此類交易行為,但該集團在5月份仍未收手。
面對印度監管機構的裁定,簡街集團迅速做出回應,稱對調查結果持有異議,并表示將持續與監管方溝通,力求妥善解決此次爭端。
事實上,這并非印度首次對外國企業開出“天價罰單”。近年來,印度似乎形成了一種動輒以各種理由對外企罰款的風氣。以中國企業為例,小米曾因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規,被印度執法局扣押7.25億美元資金;OPPO等品牌也在印度市場遭遇過諸多波折。國際企業中,谷歌因在Android移動設備方面的反競爭行為,被印度競爭委員會處以133.8億盧比(約合1.62億美元)罰款;諾基亞、三星等也曾收到數十億規模的罰單。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24年,印度針對外企的罰款金額就高達數千億盧比。若將這些罰款換算成美元,數額同樣驚人。而印度2023-2024財年國防預算為5.94萬億盧比,這些對外企的罰款占比雖難以精確統計,但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印度的財政收入,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度在對待外企時,其政策的強硬與多變。
印度這種頻繁罰款外企的行為,使其在國際營商環境方面飽受詬病,被外界貼上了“外企黑洞”“外企墳場”等標簽。許多外企在權衡投資印度市場時,不得不將此類潛在風險納入考量,這對印度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來說,無疑是一大阻礙。簡街集團此次遭遇的巨額罰款,或許只是印度復雜投資環境下的一個縮影,未來,印度如何平衡監管與招商引資的關系,仍需持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