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C首現黃巖島空域,殲-16強勢對峙:南海上空氣氛驟然緊張!”
7月3日當天,黃巖島海域上空的緊張氛圍,幾乎能從視頻畫面中感受到硝煙的味道。中國南部戰區迅速啟動應急戰備機制,海軍艦艇編隊與空軍戰機快速集結,組成聯合巡邏力量,對黃巖島周邊展開高強度戰備巡航。此次行動中,多型主力裝備協同出動,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防御體系。觸發此次大規模部署的直接導火索是美軍艦機再次逼近我南海島礁,其活動區域明顯比以往更加靠近我國主張的海域。
7月1日,美國“華盛頓”號航母大搖大擺地穿越巴士海峽,次日便高調現身黃巖島東北方向水域,距離該島僅約50公里——這顯然不是普通的航行任務,而是帶有強烈挑釁意味的軍事行為!更令人憤慨的是,甲板上還特意安排了一支由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及菲律賓等國軍事人員組成的觀察團進行現場報道。這種舉動不僅毫無底線,更是赤裸裸地煽風點火。
為應對局勢升級,中國海軍派出一艘054A型護衛艦和兩艘056A型護衛艦前出布防,空軍則調動了殲-16重型戰斗機、蘇-30戰機、轟-6K遠程打擊轟炸機,甚至還有掛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轟-6J機型參與。這樣的陣容配置,顯然遠遠超出日常巡邏所需,更像是在向外界釋放明確的戰略信號。
更引人注目的是,雙方軍機在黃巖島上空發生了近距離接觸。根據美方公開資料,“華盛頓”號航母起飛了F-35C隱形艦載機、F/A-18戰斗攻擊機以及E-2預警機,在黃巖島上空頻繁盤旋。這次事件中,殲-16極有可能首次在南海空域與F-35C形成正面對峙局面,堪稱中美軍機在黃巖島附近空域的一次“正面交鋒”,氣氛之緊張,隔著屏幕都能感知。
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何不派遣殲-20隱身戰機前來應戰?畢竟殲-20被視為我國最尖端的空中利器之一。但事實上,當前形勢下并無此必要。
雖然殲-16不具備隱身能力,但它所攜帶的武器系統足以覆蓋多種作戰距離。霹靂-10、霹靂-12、霹靂-15乃至霹靂-17等多種型號空空導彈,射程跨度從10公里到300公里不等,能夠有效應對不同階段的空中威脅。即便F-35C擁有先進性能,一旦進入殲-16導彈的有效射程范圍,同樣面臨被鎖定并攻擊的風險。
在南海這片戰略要地,我們具備顯著的地利優勢。區域內遍布雷達站、預警機與衛星監測系統,構成了嚴密的情報網絡。中國對美軍飛行器的動向掌握得一清二楚。一旦目標被鎖定,殲-16即可利用霹靂-15或霹靂-17實施遠程精確打擊;若進入近距離格斗階段,霹靂-10格斗彈在20公里范圍內也具備致命殺傷力。
“華盛頓”號距離黃巖島直線距離不過50公里,這意味著其艦載機一旦升空,立刻就會落入殲-16的火力控制圈內。在這種態勢下,是否具備隱身性能已不再重要,我們的防空與打擊體系完全有能力對其實施精準攔截。值得注意的是,殲-16此次出動不僅僅是執行常規護航任務,更像是為了展示實力、震懾對手。這種“戰略威懾”既體現在技術層面的對抗,也體現在心理層面對敵方的壓迫。
以往美軍推行所謂“自由航行”時總是高調炫耀武力,而這次面對中方戰機尤其是殲-16與F-35C的正面對決,五角大樓與白宮卻罕見沉默。即使拉攏盟友同行,但在中方戰機出現后,美軍仍保持緘默,隨行記者的報道也變得閃爍其詞,失去了先前那種咄咄逼人的姿態,暴露出其內心的不安。
一旦沖突爆發,中國沿海地區的殲-16、蘇-30戰斗機將迅速投入戰場,內陸的轟-6K轟炸機與加油機也將快速轉場支援。戰爭打響后,電子干擾系統將率先壓制敵方通訊與指揮鏈路,美軍艦載機剛起飛即會被我方多頻段雷達鎖定。隨后,鷹擊-12、鷹擊-18等反艦導彈將從海空同時發射,形成密集打擊浪潮,美軍的防御系統難以招架。在這種攻勢下,“華盛頓”號龐大的身軀將成為極易命中的移動目標。
我們始終保持冷靜克制,但立場堅定不移:黃巖島無可爭議屬于中國,絕非可供討論或模糊處理的灰色地帶,而是必須堅決捍衛的主權紅線。這一地區關乎國家核心利益,任何企圖在此搞小動作、制造事端的行為都將遭到迎頭痛擊;若妄圖糾集勢力滋擾生事,必將自取其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