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經??梢栽陂T廳、客廳或商業店鋪中見到各式寓意招財的擺件,特別是一些具有鎮宅辟邪功能的獸首成為很多人的收藏愛好。不過,也有少數人誤將鎮墓獸當作華爾街金牛購入,以為其具有吉祥寓意而置于案頭。
類似的,還有腦洞大開的家居廠商,把任何年代的出土墓葬品,都能凹出家居用品同款來。比如有這樣一個“神器”,在淘寶上叫“兵馬俑電光球魔球魔燈離子球閃電球靜電球輝光球魔法球感應水晶球”……聽起來真的很酷炫呢!實用性大一點的,還有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臺燈,比如仿古擺件打鼓俑臺燈、新中式將軍俑復古臺燈……除了人形俑,還有各類神獸馱燈,如來自鎮墓獸的駝燈。當然還有那些色彩斑斕的唐三彩——姿態生動的駱駝俑、雍容華貴的仕女像、造型別致的瓶瓶罐罐……
唐三彩
從黃泉限定款到網紅文創
如果你關注一些文創直播間,經常會看到3D打印的唐三彩馬正在主播手里瘋狂甩賣:“家人們,古法燒制限量款,釉色比故宮藏品還正!”更絕的是文創界的“魔改大賽”:三彩伎樂俑變成多肉花盆,駱駝載樂俑變為車載香薰,三彩女俑變為辦公桌上的“賣萌小姐姐”……有趣的背后,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唐三彩在古代并非用于日常生活,而是專為王公貴族墓室定制的“VIP陪葬品”。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
唐代三彩載樂駱駝俑
唐三彩,全名為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古漢語中,三字亦蘊含多之意,故三彩實則寓意多彩。于白色胎體上施以各異色彩,經燒制后呈現豐富多樣的藝術風貌。唐三彩并非僅指三色或多色陶瓷,其實它涵蓋了單一顏色乃至兩種顏色的作品。
色彩斑斕的唐三彩并非瓷器,實際上它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唐代以前,陶器裝飾主要采用單色釉。即便是在漢代,人們也僅能在同一器物上使用黃色和綠色兩種釉彩,未曾有超過兩種顏色的釉彩使用。
然而,在唐朝時期,陶瓷技藝取得了顯著進步,唐朝人民發明了三彩燒造技術,因此誕生了著名的唐三彩。唐朝民眾是如何跨越這一技術難關的呢?
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復雜且精湛,融合了雕塑、制陶、施釉和窯爐技術。胎土主要使用白色高嶺土或淺紅色陶土,質地較為細膩但相對疏松。
最為重要的是二次燒制工藝。首先是素燒,成型并陰干后的坯體,先放入窯爐中在約1000-1100℃的較高溫度下進行第一次燒制,得到堅硬的白色或淡紅色的素胎。這一步至關重要,為后續施釉提供了堅固的基礎。隨后,在約900℃的溫度下進行掛釉的低溫燒制。釉料以鉛(PbO)作為助熔劑,加入石英等形成基礎釉,再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作為著色劑,鉛的熔點低,在燒成過程中釉層極易熔融流動。工匠們巧妙地利用這種流動性,讓不同顏色的釉料在高溫下相互流淌、浸潤、交融,形成自然暈散、斑斕絢麗、變化無窮的獨特藝術效果。
洛陽博物館藏唐代三彩馴獸紋扁壺
由于唐三彩是低溫鉛釉陶器,胎質疏松,吸水性強,物理強度不高,且鉛釉在接觸食物時可能析出有毒物質,學術界普遍認為它基本不作為日常生活的實用器皿。
雖然唐三彩中有不少容器造型(盤、碗、罐、壺、瓶等),但考古發現表明,它們絕大多數出土于墓葬,作為冥器,用作陪葬品。唐代厚葬之風盛行,尤其是社會上層和富裕階層,用唐三彩制作各種陪葬品來象征生前的生活場景和地位,供逝者在另一個世界享用。少數大型、精美的唐三彩被用于寺廟、宮殿等建筑的裝飾構件,如脊獸、瓦當、貼面磚等。洛陽龍門石窟曾發現用于裝飾石窟的三彩殘片,還有少數的唐三彩可能用于陳設或宗教供器。
不過,隨著現代制作工藝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如今已經能夠有效降低鉛釉中鉛元素的溶出風險,有些直接把鉛釉換成了無鉛環保漆。因此,若現代人出于欣賞喜好,將現代工藝制作的唐三彩仿品置于家中,或許也并無不可。
星空頂
從墓頂標配到浪漫代言
現代人的浪漫星空房、星空頂、天花板星空投影燈……其實也是古人同款,而且還是古人豪華墓室的墓頂標配。
自古以來,燦爛的星空一直深受人們關注。出土的古墓葬中,經常會有一些星象圖,以壁畫的形式繪制于墓室的頂部和四壁。一個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墓葬,另一個是我們頭頂咫尺之距卻觸摸不到的宇宙,它們是如何相遇的呢?
北魏元乂墓壁畫
20世紀80年代,在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內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西漢晚期的磚室墓,墓室內壁繪滿了彩色的壁畫,年代距今約2000多年??脊殴ぷ髡卟粌H被這座墓葬的精美所震撼,還為古人高超的繪畫技藝所折服,特別是那幅繪制在墓室頂部和上壁的天文星圖。
在星圖的中央,南側繪制了一輪朱紅色的太陽,中間還有一只飛翔的烏鴉,北側畫了一輪白色的月亮,中間是一只搗藥的蟾蜍和一只兔子,它們周圍還繪了仙鶴和祥云進行點綴。在環繞墓頂的一圈環帶內,繪有代表中國傳統二十八星宿的星點80余顆,星點間用墨線連接,以表示成組的星座。此外,星座間還繪有龍、鶴、仙人、牛、兔等形象。這個星圖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墓室天象圖。
實際上,真正在墓室中繪制傳統意義上的星圖,出現在漢代。從兩漢時期開始,墓葬結構和形制發生轉變,出現了橫向的磚室墓,空間增大,并且有了券頂,這大大促進了墓葬壁畫藝術的發展,而壁畫是繪制星圖最好的載體之一。另一方面,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篤信死后靈魂不滅,能夠升入天上的仙界,因此古人在墓室中布置他們心目中死后到達的天上世界,而天上的星宿是最直接的展示。孟津縣朝陽鎮發掘的北魏元乂壁畫墓,其墓頂繪制了大型星象圖,繪有星辰300多顆,星辰用線相連,銀河縱貫全圖。
唐代是我國壁畫墓最盛行的時代之一,因此也出土了很多繪有星圖的墓葬,如唐代章懷太子墓等。墓葬后室頂部有貼金的日、月與星辰,西壁的月亮和大部分星辰的貼金被盜墓人刮去。東壁太陽和星辰的貼金仍保留。這幅星空圖以散亂的星點、星河為主,星點間沒有連線,也看不出明顯的星官組合,只是追求展示星空的視覺效果,并不具有科學意義。
唐代墓葬中的星圖大多與章懷太子墓類似,以散點的星空和銀河為主,無法辨識具體星座,是對古代星圖的簡化,示意性地展示他們心中的宇宙和向往的天界。
紅峪村元至大二年墓墓主人像
床頭合影
從開芳宴到秀恩愛
臥室里掛婚紗照是很多家庭的習慣,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兩人端坐在桌前的拍照姿勢正好是古代開芳宴的固有姿勢。
開芳宴,是宋元時期墓葬裝飾(以壁畫和磚雕為主)中常見的題材,位置通常在墓室的后壁,對著棺床。開芳宴的形式相對較為固定——夫妻二人分別坐在椅子上,若是夫妻對坐,桌子便擺在夫妻之間;若是夫妻并坐,則二人前面設置一桌。桌上放置注壺、溫碗和盛有瓜果食物的杯、碗,室內帳幔卷簾、屏風桌椅、盤盞箱柜一應俱全。夫妻二人一邊宴飲,一邊觀賞散樂或雜劇演出,侍者則立于左右聽候吩咐。樂舞、備茶、備饌、侍洗、庖廚等日常家居生活的畫面渾然一體,一派其樂融融、富足安適的溫馨幸福景象。
開芳宴一詞,最早見于典籍記載的,似為初唐詩人盧照鄰的一首五言律詩《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痹撛娒鑼懥颂拼显澭鐣^燈的場景,并提到了開芳宴,但沒有對具體場景進行詳細描述,所以無法獲知唐代有關開芳宴的具體信息。
宋人羅曄的《醉翁談錄》書中對夫妻在“廳中對坐會宴,觀廳前歌舞”的場景稱之為開芳宴,并進一步指出這是“表夫妻相愛”的一種方式。從羅曄的書中,我們可以知道“開芳宴”要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夫妻對坐宴飲,二是要有歌舞表演。
出土于河南許昌禹州白沙宋墓第一號墓前室西壁壁畫開芳宴圖,生動再現了墓主趙大翁與妻子共赴開芳宴的場景:夫妻對坐,燭光搖曳,饗宴觀舞,溫馨恩愛。桌上擺放的酒注子與注碗是極具宋代特色的經典酒具。
開芳宴象征墓主夫婦永恒恩愛與家庭和睦,體現理學倫理下“夫婦為家之本”的理想模式,與庖廚圖、孝子故事圖組合,構建“死后如生”的宅院化墓室空間。
如果某天你驚訝于自家裝飾竟與古墓“撞款”,其實無需多想。無論是唐三彩的陪葬屬性、星空頂的宇宙象征,還是夫妻畫像的墓葬布局,都源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今天的家居生活,我們不必刻意避諱這些元素。但是在不迷信的同時,了解這些古代傳統文化背后的含義及其演變,也是有意義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陳品
編輯/陳品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微信號|bqyi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