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晴 通訊員 王童瑤
2025年3月22日,樂陵市雷霆公益救援隊正式掛牌成立,這標志著樂陵市應急救援體系迎來了一支由退役軍人為骨干的社會力量。截至7月3日,已累計出勤37次,服務時長超3000小時,受益群眾達6000余人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不褪色”的軍人擔當。
退役軍人擎旗,鍛造專業救援尖兵
在樂陵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支持下,救援隊配備了各類專業設備,隊員們定期接受專業訓練,內容涵蓋水域救援、心肺復蘇、輿情處置等各類科目。案件平均響應時間僅30分鐘,遠低于行業平均1小時的響應速度,團隊專業能力不僅得到公安機關認可,更受邀參與案件復盤協作,充分展現了過硬的專業素養,為區域應急機制貢獻了一份力量。這支隊伍的91名正式隊員和72名志愿服務者中,70%有服役經歷,涵蓋消防、特戰、醫療等多個兵種。他們將部隊的軍事化管理模式引入救援隊,建立起24小時戰備值班制度,確保任何時刻都能快速響應。
創新機制賦能,構建三位一體網絡
救援隊首創的“政府+社會+志愿者”應急網絡,已成為區域應急管理的典范。與有關部門建立“雙指揮中心”機制,實現了救援指令的無縫對接。在社會協作方面,救援隊與當地企業共建應急物資儲備庫,并與樂陵市人民醫院合作建立的“院前急救綠色通道”,使傷員救治響應時間縮短4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樂陵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志愿者組成的后援團隊,在物資調度、信息聯絡等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救援隊與鄉鎮(街道)公安部門合作建立“天眼”指揮中心,形成了“天上有無人機、地上有移動終端、后臺有大數據”的立體救援模式。
在人員搜尋工組中,創新開發“網格化搜索+無人機熱成像”模式,將失蹤人員尋回時間從傳統模式的12小時壓縮至4小時,2025年5月13日一名慶云縣慶云鎮老人在樂陵域內走失,救援隊接到求助后立刻集結70名隊員分組行動,利用無人機熱成像和地面拉網式搜索相結合,僅用130分鐘就就找了迷路老人。家屬們送來的錦旗上一句“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救援及時大愛無疆”,也成為隊員們最珍貴的勛章。
社會反響熱烈,播撒公益種子
救援隊的事跡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線上平臺“樂陵雷霆救援”話題播放量超1200余萬次,網友評論:“退伍軍人就是不一樣,關鍵時刻靠得住!”更令人感動的是,自成立以來已有60余名市民主動申請加入救援隊,其中包括20余名退役軍人。
展望未來,雷霆公益救援隊將繼續深化“三位一體”應急網絡建設,計劃在2025年底前實現全市鄉鎮救援站點全覆蓋。正如隊長孟祥明在授旗儀式上所說:“我們將始終保持沖鋒姿態,讓雷霆精神在棗鄉大地永遠閃耀!”這支由退役軍人鑄就的應急救援鐵軍,必將在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