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6時08分,一通帶著哭腔的120報警電話打破了淄博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調度大廳的平靜 —— 一位母親焦急地求助說女兒身體不適,僅能提供模糊的位置信息,說不清楚該區域附近的道路或明顯的標志性建筑物名稱。指揮中心立即下達救援指令,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開。
報警即戰:調度中心的“雙線作戰”
接警后,調度員趙陽陽敏銳捕捉到模糊信息的關鍵點:報警人反復提及其女兒在臨淄區工作,但其提供的位置信息卻與桓臺縣某公司名稱吻合。為爭取時間,她一邊安撫因緊張而語無倫次的母親,一邊同步啟動應急機制:第一時間派出臨淄區人民醫院急救站救護車,同步指令桓臺縣人民醫院急救站增援。持續通話核實細節,雖獲取了其女兒的直接聯系方式,但多次聯系一直無人接聽。此時調度團隊分工協作:調度員邢麗娟搜索企業電話,調度員張之才仔細回聽錄音查找細微線索,調度員蘇春玉實時與出診醫生溝通搜尋進展情況。
跨區協同:在“模糊地帶”中尋找線索
兩家急救站接到指令后,立即奔赴現場,卻面臨更大挑戰:臨淄區地圖無法搜索到該公司地址,臨淄區人民醫院仍按僅有的細微線索疾馳搜尋;桓臺縣人民醫院抵達當地公司,經打聽確認有該女孩,但她實際在臨淄分公司 —— 這一關鍵信息讓救援有了方向,卻仍困于分公司的具體位置(僅知大概區域和可能的住宿中心)。隨后,調度員當即開啟三方通話,同桓臺縣人民醫院與臨淄區人民醫院實時信息共享。調度員趙陽陽通過網上查詢到的住宿中心電話,卻被告知“沒有這個人的住宿信息”。幾乎同時,臨淄區人民醫院的救護車也抵達了住宿中心,同樣一無所獲。信息鏈突然斷裂的瞬間,醫護人員沒有遲疑,當即轉為“地毯式”實地搜尋,他們攥著模糊的信息,逢人便問,不放過任何一個過路人的眼神,最終在一家小商店處獲得關鍵線索。
生命至上:51 分鐘的“絕路逢生”
16時59分,歷經51分鐘搜救接力,醫護人員終于在一處偏僻平房找到心慌發作的女孩,第一時間展開救治。當心電圖機的規律聲響傳來,所有人緊繃的神經終于松弛。
這場救援,是調度員21通電話的持續追蹤,是兩家急救站跨區縣馳援的爭分奪秒,更是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與“120”急救醫院協同配合的完美答卷。在信息模糊、位置偏僻的困境中,“早一分鐘”的信念支撐著每一個人,讓生命得到了最及時的守護。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 高陽 通訊員 劉彥 楊彥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