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幾歲,怎么就得了癌?”當衡陽的魏好好在美年大健康體檢報告上看到“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診斷時,這位不抽煙不喝酒的38歲母親,第一次真切體會到癌癥早篩的重大意義。而在1200公里外的上海,31歲的謝思敏新婚半年后,同樣通過美年大健康的精準篩查,及時發現早期宮頸癌,為了徹底根除病灶,她毅然選擇到醫院切除整個子宮。這場與病魔的博弈中,正是“體檢”成為她扭轉命運的關鍵鑰匙,讓她成功從死神手中奪回寶貴的治療時間,改寫了生命的軌跡。
兩位年輕女性的真實經歷,不僅為大眾敲響了癌癥年輕化的警鐘,更以鮮活的案例向我們揭示:在癌癥發病率日趨低齡化的當下,定期進行專業、科學的健康體檢,已然成為守護生命健康的重要防線,是每個人都不應忽視的“健康救生圈”。
圖/IC photo
早篩:在疾病萌芽期按下“暫停鍵”
最初的信號是血尿。2023年9月,面對染紅半個馬桶的鮮血,魏好好才意識到湖南人習以為常的辛辣飲食可能掩蓋了癌癥信號。此前數次的血絲被當作“上火”忽略,直到走進衡陽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超聲醫生發現一個“推不動的異常占位”。48小時內,警報從血尿升級至癌腫。正是這次看似常規的體檢,在疾病潛伏階段精準捕獲了關鍵信號。
在上海,1992年出生的謝思敏經歷了另一場與時間的賽跑。2023年初,她在上海美年大健康美陽門診部的體檢報告顯示HPV陽性、TCT低級別病變——在她毫無癥狀、每年常規婦科檢查均顯示“正常”的情況下,正是深度體檢項目撕開了癌癥的偽裝。一周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確診其為宮頸癌。
她們的經歷并非孤例。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癌癥發病年齡正在降低。據國家癌癥中心數據,我國35-39歲人群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已顯著上升。全球模型預計,到2030年,早發癌癥病例將增加近三成。面對這一趨勢,早期篩查成為最有力的防御武器。
美年健康2024年度臨床實踐表明,其每年服務超3000萬人次,重要異常結果檢出率高達9.52%。這意味著通過專業的健康體檢,每年有近300萬人能在早期發現疾病隱患,為后續診療贏得寶貴的黃金時間。
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篩查到康復的健康導航系統
確診后的焦慮如同迷霧。魏好好在治療中經歷著插尿管的刺痛、藥物的副作用,甚至一度想放棄治療。此時,衡陽美年大健康的李院長角色超越了體檢醫生——這位有著化療經歷、曾經在三甲醫院任職退休的專家,以“感同身受”的陪伴成為她的“心理錨點”。從制定治療計劃到情緒疏導,美年大健康的健康管理服務延伸至治療全周期,正如李院長所說:“我們不僅是發現腫瘤,更是幫你守住能吃辣的日常。”李院長的話點出了體檢的終極價值:守護健康生活。
謝思敏的治療迷宮里,上海美年大健康的葉醫生成為關鍵“導航員”。當二次手術病理仍呈陽性時,葉醫生憑借三甲醫院工作經驗,直接建議掛某教授的專家號,并詳細指導檢查流程。“原本要浪費數月的流程,在美年的協助下一周內就理清了。”全程陪同治療的表姐陳華清感慨。這種從篩查、診斷到治療的全程照護,始于一次關鍵的體檢。
2023年12月4日,魏好好第一次做免疫治療。受訪者供圖
在小紅書等平臺,眾多用戶分享著體檢帶來的改變:溫熱的B超耦合劑、全程陪同的導檢人員、體檢后隨訪中發現的健康問題。一位網友留言:“美年醫生在體檢中提醒了父親的肺結節,最終確診早期肺腺癌,體檢給了我們手術機會。”這些真實的反饋,印證了專業體檢在早期發現疾病、挽救生命中的不可替代性。
生命排序:早篩后的覺醒與行動
治療后的魏好好重新定義了生活優先級。曾經把100元中90元都花在家人身上的她,如今會為自己預留40元,更懂得為自己投資健康。她照常工作,依然旅行。早篩不僅救了她,更重塑了她的健康觀:定期體檢是必不可少的健康投資。
謝思敏則用另一種方式詮釋著早篩的價值:切除子宮后,她依然穿著精致投入工作,與丈夫坦然規劃“兩人世界”。在美年健康的隨訪中,她常說:“早篩讓我失去了子宮,卻保住了完整的人生。”她的經歷有力打破了“癌癥=絕癥”的認知誤區。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00-2018年中國癌癥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每年下降1.3%,早篩與精準治療功不可沒。而早篩的起點,就是體檢。
陪同表妹治療期間,陳華清的認知被徹底顛覆:“以前總以為癌癥是‘老年病’,無可救藥,其實不是。早期生存率很高,很多人帶瘤共存、帶瘤上班,能活很久。關鍵在于早發現!很多人確診時已出現癌痛、出血,為時已晚。”她的行動直接而有力:“現在,我逢人就勸:定期體檢!打HPV疫苗!早早把疾病篩查出來,積極治療。別等到晚期,后悔莫及!”這無疑是對大眾最直接、最懇切的體檢呼吁。
癌癥年輕化已成全球性挑戰,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報告再次印證,全國惡性腫瘤在35-39歲組發病率開始顯著攀升。在這個背景下,將定期專業體檢納入個人健康管理計劃,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魏好好和謝思敏的故事,正是千百萬通過早篩改寫命運者的縮影。在癌癥引爆之前發現它、戰勝它,其核心行動就是:去體檢!
今年3月,魏好好結束了漫長的19次免疫治療。6月通話時,電話那頭傳來的炒辣鴨子的聲音,正是早篩和治療賦予的生活氣息——通過專業的早篩和全程照護,讓生活回歸本真。正如李院長所言:“我們做的不是發現腫瘤,而是幫你守住能吃辣、能穿高跟鞋、能看布達拉宮的日常。”而這一切守護的起點,始于一次對自己負責的、及時的——健康體檢。
(應受訪者要求,魏好好、謝思敏、陳華清為化名)
文/王卡拉
校對 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