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暑氣隨著暮色漸退,申城公園正悄悄掀開另一重面紗——這里不只是避暑納涼的自然空間,更藏著“科技與生態共舞”的夏夜驚喜。當科技溫柔地嵌入綠意,不如換個方式走進公園?來看市綠化市容局的介紹↓
01 華山兒童公園
鬧市綠肺里,知識在光影中發芽
70%的綠化率讓這里成了鬧市中的“綠肺”:蟬鳴在樹葉間跳蕩,陽光透過葉隙灑下碎金,藤蔓爬上科普裝置的欄桿,像給“十萬個為什么”的課堂搭了個綠帳篷。
中央的“知識樹”也有著屬于它的生命力——圓片LED燈做的“樹葉”上,靜電膜貼著植物的謎題:“植物有體溫嗎?”“水越透明越好嗎?”孩子指著發光的葉片發問,家長從另一片葉子找答案,問答聲混著鳥叫,成了最生動的自然課。
科技在這里不張揚,只是化作發光的“樹葉”,接住孩子們對自然的好奇,讓知識在綠意里悄悄發芽。
地址:長寧區華山路1575號(交通大學地鐵站6號口步行160米)
02 世紀公園
霧起荷塘,聽蛙鳴說生態的秘密
七月的晚風掠過濕地,荷花池木棧道下,世紀公園噴霧系統的細霧如紗幔般漫起,沾在荷葉尖凝成碎鉆,暑氣撞上霧氣,瞬間化作沁涼。游人踏著“仙境”前行,“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詩行從書頁里走出來,在眼前鋪成綠的海洋。
7月5日至8月31日,每周六日的夜晚,濕地成了自然課堂。夜色將至,科普老師帶著微光手電筒,邀孩子們側耳聽濕地的“交響樂”——通過多感官沉浸式體驗,認識這群古老的“濕地精靈”。“尋聲辨蛙”的游戲里,孩子們不僅記住了蛙鳴的旋律,更讀懂了這些小生命守護濕地平衡的故事。
科技織就的清涼霧靄,恰是生態與人類溫柔相擁的媒介。
地址:浦東新區錦繡路1001號
03 世博文化公園申園
光影為墨,在園林種一場百花夢
當古典、爵士與中國傳統音樂相結合的慵懶旋律漫過青瓦白墻,申園的飛檐翹角就被光影點亮——這是“滿庭芳”的魔法時刻。作為江南園林的光影詩,它以花神故事為筆,以光影科技為墨,在亭臺樓閣、曲橋流水間暈染出牡丹的華貴、荷蓮的清雅。
古典園林的黛瓦是幕布,流水是鏡面,光影順著廊柱攀爬,讓百年古樹的枝干上綻出虛擬繁花。結合民樂、戲曲、舞蹈等多種演繹形式及全息投影、水幕投影等多種新型技術,人們仿佛一腳踩進了傳統與現代的交界——光影對自然的溫柔描摹,讓江南園林的風雅,在科技的映襯下更顯悠長。
地址:浦東新區世博大道世博文化公園內
04 黃興公園
都市森林的未來感夏夜
自7月7日起,第十二屆上海荷花睡蓮展正式拉開帷幕。日落之后,浣紗湖畔的燈火亮起,4000平米荷塘成了夏夜的主角——50余種荷花睡蓮舒展著粉白嫣紅的花瓣,晚風拂過,葉浪推著清香漫過堤岸。
此時若迷失在花影里,機器人“小安”便成了最貼心的向導:它會循著你的腳步,哼一段輕快小調驅散暑氣,甚至在偶有喧鬧時,用溫軟的語調輕輕化解,像位懂分寸的老友。
除了荷塘美景,上海荷花睡蓮展的“荷韻星途”夜游集市也是一場驚喜。光影長廊的燈影順著荷葉脈絡流淌,文創攤位的暖光與荷塘的月色相融,賞荷之外,還能感受文化創意交織的魅力。
在這里,機器的智能與自然的舒展,恰如荷葉托著露珠,妥帖又溫柔。
地址:楊浦區營口路699號(黃興公園地鐵站2號口步行150米)
申城的夏夜公園,
正用“科技+生態”的筆觸,
寫著一首關于
人與自然的溫柔長詩。
這個夏天
不妨走進這些綠意與光影交織的角落,
聽風說故事,看科技與自然共舞。
*公園內景觀以實地為準。
資料:上海發布
編輯:程 前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