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每多活一天,就能為家里帶來566元的收入……”
近日,某博主此帖一發,瞬間引爆網絡。合著 89 歲的老爺子,不是家里長輩,是臺印鈔機。
難怪一家人把爺爺當神仙般供著,生怕有什么閃失,這17000的退休工資,雷打不動,準時到賬。
所以,一家人日日圍著爺爺轉:每日晚餐堪比宮廷御膳:清蒸桂魚得挑活蹦亂跳的,小油菜炒海米要選當日新貨,連雞蛋絲瓜湯都得掐著點出鍋……
伺候得這么精心孝順,難怪大院里有人去世都得捂著嘴說 —— 可不能讓這 “活財神” 鬧心,耽誤了家里的創收。
“再活十年換別墅”,鄰居這話聽著扎心,卻比錦旗還實在。中鐵老職工的退休金就是硬通貨,當年的技術骨干,如今的 “家庭 GDP 支柱”。年輕人背房貸車貸時,爺爺的養老金折子比菩薩像還靈驗,供著就能保全家衣食無憂。
媽媽每周趕早市跟搶黃金似的,活魚必須現撈,“死魚腥味重,爺爺一聞就皺眉”—— 可不是嘛,萬一老爺子胃口差了,一天 566 塊的流水就得斷。媳婦更機靈,抖音學的穴位按摩比護工還專業,捏得老爺子直哼哼,不知道是舒服還是在冷笑……
這出家庭倫理劇,劇本寫得比財神爺傳說還通俗。全國 700 多萬 “萬元戶” 退休老人,誰家不是同款劇情?企業職工平均 3000 塊的退休金看著像零花錢,機關事業單位 6300 塊的均值才夠格當 “家庭資產”。城鄉居民那 208 塊,大概只配當劇情里的背景板。
守著每月 17000 的 “活元寶”,比炒股穩妥,比打工體面。端茶倒水是盡孝,順便還能拿 “績效獎”,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誰不樂意干?
只是夜深人靜時,老爺子要是聽見子孫算著他多活一天能換多少排骨,不知會在被窩里笑出聲,還是嘆口氣 —— 想當年,爺爺我可是個風云人物,但想不到,人老了,退休了,這把老骨頭,比年輕時造的鐵路還值錢。
想著兒女孫子如此孝順,我得爭取再活50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