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近日,在貴州省龍里縣第七小學智慧教室內,學生們分組坐在圓形書桌前,每張桌子上擺放著兩臺平板電腦,授課教師是2024年8月從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華僑小學翠園學校來到龍里縣第七小學幫扶的教師李夢思。
李夢思在講授英語。
課上,李夢思嫻熟地操作著課件,在她的帶領下,學生們不再完全依賴書本,也不用像傳統教學模式一樣,一直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寫粉筆字,而是通過平板電腦直接進行搶答、互動、學習。
據了解,龍里第七小學位于龍里縣冠山街道奮進社區,學校總人數是798名,搬遷學生295人,占學生總人數的36.97%,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英語成績更是各個學科的短板。
學生在借助平板電腦學習英語。
2024年8月,李夢思來到第七小學開展幫扶,面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現狀,李夢思一直在探尋破解英語教學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調研,李夢思找到了英語教學的突破口。李夢思在該校三年級利用希沃智慧課堂系統,通過40臺平板電腦使用,創新性將“SPP”教學模式(即:Sight Words視覺詞,Phonics自然拼讀,Picture Books繪本閱讀)引入課堂,開啟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大門,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在利用平板電腦答題。
“這個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見詞讀音,還能聽音寫詞,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最開始他們的英語平均分是60分左右,通過一年的努力,現在能有80分以上,90%以上的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到我的課堂。”李夢思高興地說。
李夢思運用智慧課堂,漸進式呈現情景交際內容,激活課堂氛圍,提升學習趣味性。學生借助平板推送的練習題,互助完成并分享解題思路,深化理解。學生們不僅學會了簡單單詞和常用口語,還能用英語簡單交流。一塊小小的平板,讓搬遷社區的孩子們能自由探索英語世界。
學生在利用平板電腦答題。
戴玉彬是第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此前的英語成績一般,總是在60分左右徘徊,借助李夢思老師提供的教學模式后,他的學習成績漸漸提高。“這種模式鍛煉了我的英語聽寫能力,我還可以搶答,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很感興趣,這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學習成績。”學生戴玉彬高興地說。
學生在利用平板電腦答題。
據了解,第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每周都會走進學校的智慧教室,通過平板電腦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開啟互動、個性化的學習。
“李老師從發達地區到我們這里開展幫扶,傳遞給我們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引進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讓整個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李老師帶來的不僅是新方法,更讓山里孩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龍里縣第七小學校長方穎表示。
學生在學習英語。
李夢思到龍里開展幫扶取得的成效,只是東西部協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從2021年以來,廣州市荔灣區共選派42名教師到龍里開展支教,龍里縣選派26名教師到荔灣區跟崗學習,兩地架起了一座教育資源共享的橋梁。跨越千山萬水,荔灣支教老師們用智慧、愛心與擔當,與龍里學子們結下深厚情誼,也為龍里教育事業帶來了活力與生機。(文/圖 劉潔、張登艷、王立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