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小炒肉、麻婆豆腐、熗炒白菜等菜品相繼出鍋,紫菜蛋花湯、甜酒粑熱氣騰騰,西瓜整齊擺放,火紅的顏色十分誘人。
清鎮市第三教育集團(中環校區)學生午餐。
7月2日中午,清鎮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中環校區食堂內,學生們魚貫而入,有序地在窗口排隊打飯,三三兩兩坐在一起享受幸福“食”光。
“菜好吃,每天花樣也不同,不會膩,早餐5塊有牛奶有雞蛋,中餐和晚餐三菜一湯才6塊,衛生又劃算,在學校吃飯我都長胖了。”面對鏡頭,七年級學生李賢博忍不住小露一下手臂肌肉,用簡單直白的方式為食堂的飯菜做證明。
清鎮市第三教育集團(中環校區)學生正在就餐。
看著學生們大口咀嚼,有說有笑,一旁的幾名陪餐家長,也動起了筷子。“孫女回家就說學校的飯好吃,我一直半信半疑,今天來嘗了,口味確實可以,價格也便宜。”可口的飯菜,打消了家長毛淑瓊的顧慮,對孫女的校園生活更放心了。
這些來自學生與家長的真誠認可,源于清鎮市多年來對校園食堂的精細化管理。自2013年起,清鎮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食堂便采用自辦自管模式,始終堅守公益性原則,實行零利潤運營。學生繳納的就餐費全部用于食品原材料采購,每月初,食堂都會在教學樓公告欄和家長群同步公示上月收支明細,小到一顆雞蛋的采購價,大到整月的肉類支出,每一筆賬目都清晰可查。
清鎮市第三教育集團(中環校區)學生正在就餐。
經費公開是基礎,營養安全才是目標,據清鎮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副校長俞國文介紹,為確保學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學校成立膳食工作領導小組和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嚴格把控食材的采購關、驗收關、儲存關、加工關,并邀請家長陪餐,對環境衛生、質量評價、營養搭配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與三中教育集團不同,地處清鎮市陳亮堡村的紅楓第七小學,作為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學校,嚴格實行“5+1+2”供餐模式。在政府每生每天膳食補助的基礎上,學生每餐只需支付2元,就能享受到營養午餐。
清鎮市第三教育集團(中環校區)食堂內廚師正在制作午餐。
2元雖少,但學校一直在讓孩子們吃飽、吃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食材都是當日送當日做,每天保證食材12種以上,每周保證25種以上,每頓午餐標配三菜一湯一水果,每周三天加牛奶,蔬菜水果和牛奶均衡搭配,保證學生的營養健康。”清鎮市紅楓第七小學食堂管理人員王永賢說。
紅楓湖鎮第七小學營養餐。
據悉,今年來,清鎮市教育局建立了包含食材管理和詢價、食品安全舉報、食堂食品添加劑使用等制度,構建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同步強化應急演練、監督管理和安全培訓,全力守護好學生的校園餐。下一步,清鎮市教育局還將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和膳食經費的監督管理,確保學生用餐質量,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圖/文 郭露、陸勁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