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長郡中學小凱同學,因高中期間無組織無紀律,沉迷手機、學習態度差,雖然考了575分,卻被父母掃地出門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認真了解事情原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孩子父母是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社會各界應該全力支持孩子父母的選擇,應該謹防有所謂的“磚家”出來攪渾水蹭熱點。
老師視角:不戒掉手機癮的小凱上了大學也很難畢業
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即使再聰明,也很難從大學畢業,必然會成為大學的問題學生。把這樣的問題學生,送進大學,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從這一點,100%支持小凱父母,讓孩子去打工、自食其力的決定。起碼,讓孩子在打工的過程中,感受到謀生的辛苦,體會到父母的不易,還有點可能把他從手機沉迷中解救出來,這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我們要尊重。
關于此事,引起廣泛關注之后,有3個隱憂需要提前關注:
隱憂之一:所謂的“磚家”來攪局
孩子父母已經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這會最擔心的是,有些所謂的網癮矯正“磚家”或心理磚家來攪局蹭熱度,要么為了高額收費,要么為了博取名利,出面來以幫助孩子的名義破壞孩子父母的矯正努力。這些所謂的“磚家”,這時候出現,只可能是為了名和利,要警惕他們攪局。
隱憂之二:媒體同情心泛濫
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應該吃的苦一點都不能少,因為他自己首先對自己及其不負責任,犯了巨大的錯。錯在不守規矩、不尊重父母師長,錯在浪費寶貴的受教育機會,錯在對自己人生的極度不負責。一個犯錯的孩子,首先要改正了才有可能被原諒。這是基本的道理,媒體立場要站穩了,不要成為破壞矯正效果的濫好人。
隱憂之三:孩子的親屬有人出面攪局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憂其墮落。這時候,最擔心有和稀泥的親屬出面攪局,給孩子兜底,這其實是徹底的害了孩子。一個對自己毫不負責的孩子,將來能做出什么負責任的事情?沒有責任心,能干什么工作?
愛之深恨之切。
父母要求孩子在當地找工作或去外地打工養活自己的做法,是為了從根本上矯正孩子的錯誤,是為了讓他體會到謀生的艱辛,不要沉迷在手機的世界里渾渾噩噩過一生。對一個已經成年的孩子,這樣的懲罰或矯正,一點都不過激。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后的救贖機會,希望這樣的機會不要被破壞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