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3549 字
閱讀時間約:6 分鐘
本文章節:
01、父親的過錯,直接強化了吳謝宇的人格異常
02、采取科學的家庭教育,避免孩子成為下一個吳謝宇
如果要細數近10年最駭人聽聞、最震驚全國的案件,“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絕對排得上號。
2015年7月10日,北大學生吳謝宇趁著母親謝天琴換鞋之際,拿著啞鈴連續猛擊母親的頭面部,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后來,吳謝宇以母親的名義,騙取親戚的錢財達144萬元,還購買了30多張身份證,開啟了逃亡生活。
這位頭頂著“天之驕子”光環的北大學生淪為了通緝犯!
吳謝宇,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高智商犯罪者,吳謝宇的反偵察能力非常強,警方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才將他抓捕歸案。
2024年1月31日,吳謝宇被執行了死刑!
今天是2025年7月9日,距離案發那天,已經過去了10年!
我們今天想借這個時間節點再次深入分析這個案件,肯定會有人說我們在吃“人血饅頭”,借這個慘絕人寰的案件蹭流量。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當然,這些網友怎么看待我們,我們也不在意。
我們利用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再次深入分析吳謝宇案,是希望引起更多大眾、尤其是父母的思考:
吳謝宇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這么優秀的他,為什么會殘忍地殺害自己的母親?
這樣的孩子不是天生的,是“教”出來的,那又是怎么教出來的?
父母們怎么吸取吳謝宇父母慘痛的教訓,別讓悲劇發生自己家庭身上?
01、父親的過錯,直接強化了吳謝宇的人格異常
今年5月,《三聯生活周刊》的記者吳琪和王珊通過7年的調查,尤其是采訪到了吳謝宇逃亡期間的同居女友后,出版了新書《人性的深淵——吳謝宇案》。
我看了吳琪接受采訪的文章,知道了一些這個案件的關鍵信息。
現在,我已經能深入到內隱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我并不需要掌握大量的案件細節。只要理解了關鍵信息,我就能明白背后的根源了。
在這篇采訪文章中,有2個信息比較關鍵:
第一,吳謝宇在逃亡期間,有一位同居女友叫劉夢(化名),她與吳謝宇有過較長時間的親密交往。
劉夢是一位性工作者,與吳謝宇的年齡相仿,但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卻完全不同。
劉夢從小就被父母拋棄,后來被養父母收養,為了快速回報養父母,才選擇了出賣肉體這條賺快錢的路。
而吳謝宇接近她的時候,故意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陽光的、有著美好未來的同齡人形象。
劉夢曾以為,吳謝宇會把自己帶向幸福的未來。可吳謝宇的罪惡被揭開后,她受到了極大的心理打擊。
第二個關鍵信息是,吳謝宇在成長的過程中,曾撞見父親看“黃片”,甚至還撞見過父親出軌!
在出軌的事情上,很明顯是吳謝宇父親有重大過錯,但他逃避了責任,不愿意與兒子坦誠溝通。
這2件事情對吳謝宇的心理沖擊很大,甚至導致他無法正確地理解性以及親密關系。
吳謝宇在弒母后,在現實生活中,很快就體會了男女之歡,還與劉夢建立了較長時間的親密關系。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深入分析過,吳謝宇其實有“性成癮”的問題。
吳謝宇弒母之后,沉迷花天酒地、風花雪月,他根本就沒有真正地感到自責、愧疚,他毫無自我反省的意識與能力!
而且,吳謝宇的父親也存在極大的問題。毫不客氣地說,吳謝宇父親的過錯直接強化了兒子的人格異常!
據媒體報道,吳謝宇本來非常信任父親,一度以父親為榜樣,父親是他的精神支柱。
可他突然發現,一向善良正直,對自己溫和關愛的父親,竟然偷偷看黃片,還出軌!
吳謝宇根本不敢相信父親會做這樣的事,父親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完全崩塌了!他的精神支柱崩塌了!
其實嚴格來講,出軌的確是吳謝宇父親不對,但成年男性“看黃片”,其實是很常見的事。為什么也會對吳謝宇造成那么大的心理沖擊?
這說明,吳謝宇在這方面的認知有可能接近于零。不,不僅僅是零,而是“負數”——他極有可能認為性就是齷齪的、下流的、不道德的,看黃片更是如此。
這種認知極有可能來自他那追求完美、有道德潔癖、極其要強的母親謝天琴。我們以前分析過,謝天琴其實有追求完美的強迫型人格改變。
總之,從那以后,吳謝宇的精神支柱崩塌了,他甚至有可能懷疑過母親對他的教育究竟是不是對的。
對于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來說,本來就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只是他以前一直用“道德感”壓抑著。
現在,他發現父親都可以不遵守“道德的約束”,他自己又何必約束自己呢?
這進一步強化了吳謝宇的人格異常,也為他后續弒母、沉迷男女之歡等事情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02、采取科學的家庭教育,避免孩子成為下一個吳謝宇
吳謝宇雖然可恨至極,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壞種。吳謝宇的人格異常,最大的罪臣其實是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吳謝宇,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吳謝宇從小到大長期接受過過度夸獎,這是他形成偏執型人格障礙的重大根源。
吳謝宇的學習成績一直開掛,最后考上北大,父母、老師、長輩和同學對他的稱贊、羨慕,對他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
一個人偶爾被夸,可能只是有點開心;
但如果一個人長期被夸,天天被夸,而且在學校受到特殊待遇,ta就很容易變得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想法肯定是對的,變得非常偏執。
第二,吳謝宇在成長過程中,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
一方面,這來自母親非常嚴格、事無巨細的管束、限制。謝天琴對吳謝宇的要求是極高的,吳謝宇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在吳謝宇父親去世后,尤其在吳謝宇上大學期間,謝天琴每天都要跟吳謝宇通話,這對于已經成年的兒子來說,很明顯是一種束縛!
除此之外,吳謝宇還要面對母親的發牢騷、負能量,他感到非常壓抑,但又不敢拒絕。
從那個時候開始,吳謝宇對母親的“愛”開始轉化為“恨”,他很想擺脫母親對自己的束縛。他殺害母親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
吳謝宇考上北大之前,就遭受了很多疊加性心理創傷。他當時沒法離開原生家庭,他父母又不懂得自我反省和改變,這些創傷是吳謝宇沒法逃脫的。
后來他考上了北大,終于離開家了,按理來說,他的心理壓力小很多,終于逃脫創傷環境了。
可是他媽媽又要每天跟他打電話,事無巨細地問他的生活和學習,而且肯定會對他提出很多要求。
吳謝宇發現,原來他還是逃脫不掉原生家庭帶來的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他部分符合復合性創傷后應激障礙(C-PTSD)的診斷。
但是他又不完全是C-PTSD,因為他在成長過程中也接受過大量過度夸獎,形成了疊加性心理渴求,有自大自負的一面。
另一方面,吳謝宇的父親看黃片、出軌,這是兩個重大的心理創傷。
那時,吳謝宇很可能已經對父親非常失望了。但他跟父親有深厚感情,所以還沒到恨父親的地步。
所以,后來他父親患肝癌去世,那時吳謝宇才16歲,家里的頂梁柱沒了,歡聲笑語和溫暖的源泉沒有了,吳謝宇感受到極大的痛苦。
有消息說,吳謝宇父親生病期間需要花錢,但親戚不愿借。但也有說法是謝天琴非常要強,不愿意接受親戚們給的錢。
無論真相如何,在吳謝宇心里,他認為親戚們非常冷漠,對他們懷恨在心。
他弒母之后騙取親戚的大量錢財,既是出于花天酒地的需要,其實也是一種報復。
吳謝宇的父親去世后,謝天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培養兒子身上,這也令吳謝宇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第三,吳謝宇的歸因方式嚴重有問題,這也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關!
在遇到矛盾與挫折的時候,吳謝宇采取的是完全的外歸因模式。
比如上面說到的,他認為父親病重,親戚不愿意借錢,這都是親戚的錯。他根本沒考慮到親戚的難處,只是一味責怪、記恨親戚。
其實,吳謝宇的父親出軌被兒子撞破時,他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一味逃避,這說明他其實也不懂得真正的自我反省,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問題。
吳謝宇與人發生矛盾與沖突的時候,也很可能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外界與別人身上。
還有,吳謝宇父母會不會經常在茶余飯后吐槽社會、吐槽別人?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有的話,這也是吳謝宇采取完全外歸因模式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點,吳謝宇根本就不懂得感恩,才會親手將辛苦把自己養育長大的親生母親殺害!
這跟吳謝宇長期接受過度夸獎有關,這導致他把功勞都歸于自身,看不到父母、老師的付出和栽培,更看不到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他覺得他學習成績那么好,都源于自己的聰明和努力。
久而久之,他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自然就會缺乏感恩之心。
從國內外主流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吳謝宇其實有重度的偏執型人格障礙,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想保持優秀人格,他還有強迫型人格障礙!
如果從病因學診斷來看,吳謝宇符合精準精神心理學新提出的診斷——“疊加性創傷暨渴求應激失調”,而且有大部分心理創傷來自原生家庭。
在對吳謝宇案件的分析里面,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分析有極高的影響力。
李玫瑾教師說吳謝宇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但我認為并不是。
因為真正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自私自利的,他們非常在乎個人的利益。
但吳謝宇弒母后,過上逃亡的生活,還自甘墮落,這對他又有什么好處呢?
其實,清華學子、谷歌工程師陳立人才是非常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暴力殺妻是因為他對妻子憤怒不已,覺得如果沒有妻子的話,他可以在美國過得更好。
吳謝宇在逃亡期間,曾經表現得非常自戀,比如他曾向劉夢吹牛,將自己的前程說得一片美好。
而且,在警方將他逮捕之前,他內心很可能會非常鄙視警察,認為他們的智商不如自己,這也會強化他的自戀。
所以,吳謝宇很可能會有短時間的自戀型人格異常,但并沒有到NPD(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程度。
另外,吳謝宇對劉夢隱瞞了自己弒母的罪行,把自己編造成陽光、積極的大男孩,這說明他還可能有表演型人格異常。
但李玫瑾教授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吳謝宇的人格異常,更加沒有看清吳謝宇弒母背后的真正心理根源。
李玫瑾教授還停留在從外顯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有著極大的局限性,但她很可能還沒意識到。
另外,我們雖然分析吳謝宇有人格障礙,但這并非是在幫他“洗白”!
人格障礙者完全沒有具備自我反省的意識與能力,他們犯下罪行的時候,一定要重判、快判!
吳謝宇被判死刑,才能給其他潛在的人格障礙者一個最好的震懾!
在吳謝宇被執行死刑之前,部分網友希望法院刀下留人,讓吳謝宇用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回報社會,以此來贖罪。
這些網友確實非常正直、善良,但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人格障礙者。
而且,他們很容易對人格障礙者泛起憐憫之心,卻未意識到同情他們,只會將自己推到危險的境地,上演現代版的“農夫與蛇”!
這篇文章,我們是結合精準精神心理學的高效知識來分析的,能深入到內隱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對吳謝宇案的分析更接近真相。
吳謝宇有非常嚴重的人格障礙,但大眾根本不懂得識別人格障礙,這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人格障礙的危害極大!
不知不覺,這個案件已經過去10年了。后續,如果吳謝宇案沒有新的信息披露出來,我們不會再對此進行深入分析了。
但是,如果為人父母者不及時自我反省,學會真正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像吳謝宇案這樣的悲劇,很有可能還會發生!父母們,一定要敲響心里的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