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的高層公寓里,田中博子(化名,54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焦慮。她原以為,自己花了幾千萬日元、用盡全力培養的獨生子,怎么也不會輸在日本的升學賽道上。沒想到,真正讓她感到“無路可走”的,卻是那群在日本不斷崛起的中國人小留學生。
博子的家庭在外人看來幾乎無懈可擊。兒子是她高齡產子的成果,是用盡全部力氣換來的“掌上明珠”。沒能再給他生個兄弟姐妹,博子覺得更該把一切最好的都留給他。
小學她讓兒子上了公立,為的是多接觸不同階層、學習社交能力。可一到升學階段,她立刻轉換思路——從幼兒園起就在補習班打基礎,四年級送進需要入學考試的知名進學塾,那里以每次考試必分班、魔鬼訓練出名。
五年級時,博子又專門請了只招東大學生的家教公司給兒子補課。家教確實優秀,進步也明顯。博子和丈夫都是名校畢業,在他們眼里,學歷就是人生的敲門磚。“興趣、個性都是考上好學校以后的事。我能有今天,也就是靠名牌大學文憑。”她也一直這樣堅信。
目標當然是“御三家”——東京都最頂級的三所私立中學。可是現實遠比她想象的要殘酷。兒子剛進升學塾時,博子還覺得他能算得上中上水平。真正進班之后,她才發現,身邊全是“怪物級”的高手。最讓她始料未及的,是那些中國學生。
“有的中國孩子家長連日語都講的磕磕巴巴,結果他家孩子考什么都第一。”博子說起這件事時,連語氣都透著不可思議,“不僅數學、英語強,連國語作文也比我們日本孩子寫得好……”
這就像你國內學校的班上,突然來了一個外國人小學生,結果語文你家孩子還好,博子坦言,這種現狀讓她充滿危機感。最讓人受挫的是,連日本的母語科目都比不過中國人小留學生。國語成績一次次被比下去,只能說是不斷地失落。”她每次看到班級的排名榜,內心都會無比焦慮。
東京的媽媽圈里,這種壓力并不罕見。危機管理顧問平塚俊樹直言,截至去年,在日中國人數量已經超過82萬,是所有外國人里最多的。如今在東京都內的學校,幾乎每班都能見到幾位中國學生。有的甚至不是在日本出生長大,但這些孩子的語言能力驚人,很快就能把成績沖到全班前列。
“聽說有不少中國家庭就是為了教育才來的。這樣的孩子不只是努力,簡直可以說是天才。說實話,真讓人不敢掉以輕心。”一位日本家長這樣感嘆。
在外表溫和、微笑的日本主婦背后,藏著的是只有親密家人、朋友才知道的壓力和秘密。她們有著普通人想象不到的教育焦慮和“暗戰”。而在和中國媽媽的接觸中,田中博子還經歷了一次“精神打擊”。
那是在某次家長交流會上,一位中國媽媽聽說日本家長們的辛苦和拼命,只淡淡地說了一句:“コンナテンスウ、カワイソウネ。”(你們這樣真的挺可憐的。)
這句輕描淡寫的“可憐啊”,讓博子憤怒又無力。作為“學歷命”的日本媽媽,她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什么叫“無力反擊”。自己的全部努力,甚至母語上的自信,都被現實和異國孩子們的拼勁輕易擊潰。
如今,日本人的學力低下已經成了日本社會無法回避的問題。但在中國家庭的“強勢內卷”之下,這個問題被推到了更高的高度。東京的媽媽們,很多人不得不在家長群里吐槽、互相安慰,也有不少人悄悄問自己:日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還能卷過中國人嗎?
故事沒有結束。對田中博子們來說,未來或許還要繼續在這場沒有終點的教育賽跑里,反思、掙扎、比較,也許某一天,也能理解那句“可憐啊”背后的真正含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