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炙烤模式”又來了?
9日,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平均地表氣溫為16.46攝氏度,比1991年-2020年期間的6月平均氣溫均值高0.47攝氏度。
同時,該機構也確認,2025年6月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初,歐洲大陸經歷了兩次顯著的熱浪,西歐整體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其中,第一次熱浪在6月17日至22日達到頂峰,影響了西歐和南歐的大部分地區。第二次熱浪發生在6月30日至7月2日之間,同一地區的氣溫更加極端。一些國家的地表氣溫超過40攝氏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氣溫高達46攝氏度。兩次熱浪都與持續的高壓系統“熱穹頂”有關,該系統將暖空氣困在空氣中,導致長時間的炎熱、晴朗和干燥天氣。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氣候戰略負責人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2025年6月,西歐大部分地區遭遇異常熱浪襲擊,該地區中的大部分經歷了非常強烈的熱應力。地中海西部創紀錄的海面溫度使這股熱浪更加猛烈。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熱浪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更加強烈,并影響到歐洲更多的人。”
全球“第三熱”的6月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監測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25年6月,比2024年創紀錄的6月低0.20攝氏度,比“第二熱”的2023年6月低0.06攝氏度。
總體上來看,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的12個月期間,全球氣溫比1991年-2020年平均值高出0.67攝氏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5攝氏度。
6月,歐洲陸地平均氣溫為18.46攝氏度,比1991年-2020年6月平均值高出1.10攝氏度,成為歐洲陸地有記錄以來“第五熱”的6月。
除歐洲外,美國、加拿大北部、中亞、東亞和西南極洲的氣溫大多高于平均水平。
6月底,美國部分地區氣溫也突破40攝氏度,熱浪籠罩美國東部和中部各州。比如,在紐約曼哈頓,氣溫達到37攝氏度,約翰·肯尼迪機場氣溫達到38.9攝氏度。
與此相反的是,南美洲南部的氣溫大多低于平均水平,阿根廷和智利見證了創紀錄的低溫天氣。
在亞洲,日本氣象廳7月1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該國經歷了自189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熱6月。上月平均氣溫較1991至2020年的同期均值高出2.34攝氏度,刷新了2020年(高出)1.43攝氏度的原始紀錄。
日本氣象廳表示,此次極端高溫歸因于西風帶北移和強盛的太平洋高壓系統,導致大部分地區出現本應屬于7、8月的大氣環流形勢。在該部門檢測的914個地點中,有196處刷新了當地的6月氣溫紀錄。
熱應激現象加劇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西歐和中歐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高于平均水平。其中西歐整體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平均氣溫為20.49攝氏度,比1991-2020年平均值高出2.81攝氏度。
該氣溫略高于2003年創下的6月最高紀錄(20.43攝氏度)。
如前所述,2025年6月中下旬的兩波強熱浪襲擊了西歐和南歐大部分地區。該地區大部分地區的體感氣溫超過38攝氏度,相當于“非常強烈的熱應激”。其中葡萄牙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達到48攝氏度左右,或稱“極端熱應激”。
數據顯示,南歐大部分地區也經歷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熱帶夜晚,即氣溫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的夜晚。
其中,西班牙部分地區出現了多達24個熱帶夜晚,比6月份的平均溫度高出18個,地中海沿岸地區則出現了大約10-15個熱帶夜晚,而這些地區在6月份通常不會出現熱帶夜晚。熱帶夜晚使身體難以從白天的高溫中恢復,增加了與高溫相關的健康問題的風險。
6月,地中海西部也出現異常海洋熱浪,導致該地區6月份日均海洋表面溫度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7.0攝氏度),創下單月最高日均海洋表面溫度距平值(比平均值高3.7攝氏度),這是有史以來任何月份的最高日均異常溫度。
地中海的這些異常水溫減少了沿海地區的夜間空氣冷卻,增加了濕度,加劇了熱應激的影響。它們還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熱應激,并通過水中含氧量的降低對漁業和水產養殖等海洋產業產生影響。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表示,這種長期高溫的情況還加劇了臭氧空氣污染,并增加了野火天氣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