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儋州7月10日電 (記者 王曉斌)“很多人以為飼草只是牲畜的飼料,但它還能肥田、治荒地、促增收。”原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劉國道近日在海南儋州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熱帶飼草不僅是畜牧業的支柱,更是生態修復和農民致富的“金鑰匙”,“生活要好,多種良草”。
位于海南儋州的國家熱帶飼草種質資源圃。記者 王曉斌 攝
提到飼草牧草,人們常聯想到“風吹草低現牛羊”的遼闊草原。但在高溫多雨的中國南方,熱帶飼草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南方沒有大草原,土地多碎片化、酸化或鹽堿化,但全年溫暖濕潤,適合飼草生長。”劉國道介紹,不同于放牧型的北方牧草,刈割型的熱帶飼草以營養豐富的莖葉為收獲目標,屬于“營養體農業”。
南方復雜的生境——高溫多雨、土地酸化、鹽堿化、石漠化——塑造了飼草科研的獨特方向。“我們聚焦刈割型,追求高產、抗逆。”劉國道說,針對不同需求,團隊培育出多種“良草”:熱研4號王草一畝年產可達3萬斤,青貯后喂養牛羊;柱花草富含蛋白質,曬干打粉可喂豬、鵝,減少對糧食的依賴。
新品種的良草,讓農民從“除草”轉向“種草”。在云南的一處咖啡園,種植戶經劉國道指導在咖啡樹下間種柱花草,不僅省下除草費,咖啡豆還因土壤改良而溢價,吸引外商包銷。“柱花草的固氮菌從空氣中‘抓’氮肥,每畝回填3.5噸綠肥,相當于200斤化肥。”劉國道笑言,芒果、荔枝果園也可因良草受益,果品更甜,市場更俏。
熱帶飼草還扮演生態“衛士”。柱花草能在酸性土壤中生長,海濱雀稗讓江蘇鹽城的灘涂變草場。“一些生態草品種可以固土防蝕,還能吸收重金屬如鉻,修復污染土壤。”劉國道說,在石漠化地區,飼草結合工程措施,顯著改善生態,助力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戰略。
位于海南儋州的國家熱帶飼草種質資源圃。記者 王曉斌 攝
在儋州,全國唯一的國家熱帶飼草種質資源圃,是劉國道團隊一手興建的良草寶庫。“我們從107個國家收集了5000多份種質資源。”劉國道說,這寶庫不僅是科學家的“實驗室”,也為生產者提供適合各種生境的種子,部分品種還出口國外。
圍繞著優質種質資源,更多的良草品種正在培育中。“肉蛋奶的品質與飼草的品質直接相關,因此我們在開展優質牧草育種。”劉國道透露,科研人員除了持續研發高蛋白、抗病品種,也關注飼草中的葉黃素、花青素等不同元素帶來的積極作用。
盡管熱帶飼草前景廣闊,劉國道坦言,加工技術仍是短板。“南方飼草產量高,但鮮草不易儲存,需發展青貯、打粉工藝。”劉國道介紹,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內設有草產品加工這一專職崗位,就是要致力于把草變成“草產品”,使其長期存儲,也方便遠距離運輸。
基于此,劉國道提出“南草北調”構想:南方飼草產量遠超北方草原,可通過加工運往北方,緩解季節性的飼草短缺,“北方冬季缺草,南方全年可產,加工好了能惠及全國”。
“30年前我們研究熱帶飼草,是為了橡膠種植培育綠肥,如今隨著國家的重視、產業的發展,飼草成了產業主角。”劉國道感慨,從喂牲畜的飼料到肥田的綠肥,從修復荒地的生態草到美化公園的野花生,未來美好生活,離不開良草。(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