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兮姐。
前陣子,一個老友找我聊天。她說自己身邊有個同事,業務能力頂尖,思路清晰,待人卻總是很冷淡。
遇到麻煩從不多言,甚至連安慰同事都覺得是浪費時間。
大家背地里都說她“心太硬”,“沒什么人情味”。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人,也有過類似感受?
有時候,那些認知高、看上去很厲害的人,反而顯得更無情,更不好接近。
今天我想聊聊:為什么認知越高的人,常常讓人覺得“不近人情”?
先說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曾經就職的一家公司銷售部總監,他工作永遠精準高效,開會從不閑聊,但在公司,總是給人一種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覺。
大家私下評價他“人不壞,就是沒感情”。
去年我失業,一次偶然機會,和他在微信上聊了過一次。
我和他開玩笑說,你現在還是那么高冷嗎?
他說“你知道嗎?人的精力都有限,隨著年紀漸長,你會越來越明白什么事情值得消耗情緒,什么事情只能旁觀。”
他坦言,很多時候不是不想關心,而是知道多說無益。成年人,有些問題你幫不上,也解決不了。
我突然明白,原來他不是無情,而是看得太明白了。
確實是,但凡你用心觀察這類人,其實就不難發現,認知越高的人,越能分辨哪些情緒是“無效社交”,哪些是“自我消耗”。
他們舍得和別人保持距離,也舍得為自己留余地。
這種清醒,在別人看來就是“無情”。
記得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別人的痛苦?”
有個高贊回答我特別認同:“感同身受,是種奢侈;各自修行,才是常態。”
前幾年好朋友離婚,一度每天找我傾訴。
我剛開始很上心,陪她聊到深夜,分析各種可能。
后來發現她并不是真的要解決問題,只是需要一個情緒出口。
那段時間,我每天被拖得筋疲力盡,甚至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后來我慢慢學會了分辨,也學會了從情緒中跳出來,做一個能真正給予別人幫助的人,而不是只當一個情緒垃圾桶。
現在,每當遇到被人情緒PUA時,就問自己一句:“我能幫什么?我能承受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會果斷保持距離。
這幾年,我越來越理解一句話:“情緒是有限資源,得給值得的人。”
或許你會說,這樣的你豈不是太無情了?
說實在的,這并不是無情,這是對自己的負責。
不是所有人的情緒你都要扛著,保護好自己才能長久幫到別人。
你無法對所有人都好,人生本就如此。
就像《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丁元英,他看待事情總是能一眼看到本質,他從不會被情緒裹挾,他總是給人一種冷漠無情的感覺。
年輕時看這本書,總認為丁元英這個人過于麻木無情。
如今人到中年,才體會到,這種無情何嘗不是站在高處俯瞰世事的清醒,看似無情,實則大智......
愿你我都能修煉出這份“無情”。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