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填報高考志愿本應是每位考生個人的決定,然而在今年夏天卻意外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單。
起因是幾位成績優異的學生沒有按照老師的建議填報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導致老師在班級群內情緒失控,不僅痛斥學生忘恩負義,甚至說出“來生不記”這樣激烈的話語。
事件曝光后,輿論迅速分化,一部分網友開始探究這位教師為何會如此激動。
隨著討論熱度不斷上升,一些了解內情的同學陸續爆料,原來問題的核心在于金錢利益,這也解釋了為何張雪峰會有那樣的評論……
三尖子生放棄清華北大,班主任破防
提到清華與北大,這兩所學府堪稱中國高等教育界的“雙峰”,在大眾心中,能夠進入這兩所學校意味著人生邁入成功之路。
毫不夸張地說,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清北不僅是學校名稱,更是通往未來的通行證。
隨著兩校聲譽不斷提升,對于其他高校而言,它們已成為難以逾越的標準。
每年高考期間,各地重點中學都會公布“清北錄取名單”,通過比拼誰輸送更多學生進入清北,以此擴大影響力,吸引優質生源,形成良性循環。
更有部分學校專門設立清北班,致力于培養頂尖人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江西三位高分考生卻做出了不同尋常的選擇。
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成年人的情緒崩潰往往發生在某一瞬間,而教師的失控同樣突如其來,原因正是學生堅持己見。
近日,一段微信群截圖在網絡上瘋傳并迅速登上熱搜,該群名為“清北團隊合作群”,共有22名成員,其中班主任一句“明日上午將以失望解散此群!”引發軒然大波。
這個班級被稱為“志遠班”,顧名思義就是專為沖刺清北而設的重點班,學校為此投入大量資源,目標明確——培養出清北學子。
對學校而言,考上清北的人數越多,知名度越高,招生工作就越順利,甚至能吸引更多優質生源,繼續沖擊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這所學校確有實力,班上學生普遍優秀,其中有三位分數遠超北大清華錄取線。
按理說進入清北毫無懸念,因此學校、老師以及家長早已喜形于色,認為又將為學校增添光彩。
可惜的是,在專業與學校之間,這三位同學選擇了前者,而非盲目追求名校光環。
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將學生送進清北不僅是學生的榮耀,更是學校的金字招牌,也是教師業績的重要體現。
如果你是校長,自然希望自己的學校多出幾位清北生,這樣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偏偏這三位學生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在填報志愿的關鍵時刻,他們一致決定不去清華北大,而是轉向上海幾所985高校。
這一決定讓他們的班主任漆老師徹底崩潰,她在班級群里公開表達不滿,雖然一時暢快,但也引發了后續爭議……
同學發聲,張雪峰果然沒說錯
據官方媒體報道,漆老師是瑞昌一中22209班班主任兼副校長,被學生們評價為一位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得知三位學生未選擇清北后,她在群里連續發表長篇言論,情緒激動地表達了對學生行為的不解與失望。
根據漆老師所述,這三位同學“過于自我”,“拒絕聽取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意見”,“完全憑個人喜好選擇熱門專業”,并直言這是她職業生涯中的重大挫敗。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最后宣布:“明天上午將以失望解散此群!”這段對話記錄隨后在網絡上傳開。
如前所述,這個群并非普通班級群,而是一個專為沖刺清北設立的小團體,僅二十余人組成。
漆老師還在群中細數學校為此付出的巨額資源,老師們全程陪伴的努力,以及全校上下寄予的厚望,從初中升高中那一刻起,大家就一路相伴,共同追逐清北夢想。
在她的描述中,這不是單純的志愿選擇,更是一場持續多年的集體榮譽之戰,如今成果毀于一旦。
她甚至認為這件事會影響自己作為班主任的職業評價,稱這是教育上的失敗,但仔細分析其實頗具諷刺意味。
填報志愿關乎未來幾十年的人生規劃,學生們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向,卻被批評為“不懂感恩”。
事件發酵后,7月7日晚,瑞昌一中發布聲明承認漆老師確實發表了不當言論,并表示已召開會議要求其作出深刻反省。
此外,學校還稱漆老師已向學生及家長致歉,但并未平息公眾質疑。
隨著網絡熱議持續升溫,一名自稱學生家長的網友爆出猛料,稱老師之所以如此激動,是因為當地存在相關政策。
據悉,若學生考取清北,班主任可獲得20萬元獎金,并有機會獲評特級教師,正因如此才會苦口婆心勸導,背后動機實為利益驅動。
如果此爆料屬實,則意味著三位學生若均進入清北,總獎金可達60萬元,再加上特級教師的榮譽稱號,這無疑代表教師職業的巔峰。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規定特級教師每月享有300元津貼,雖看似不多,但這份待遇終身有效,即便退休也不取消。
更重要的是,擁有特級教師頭銜,在職稱評定、晉升機會等方面都將更具優勢,某些地區甚至賦予其高于官員的社會地位。
難怪這位班主任情緒失控,不僅損失數十萬獎金,還失去評優資格,換作任何人恐怕都難以平靜。
也難怪眾多學校不惜一切代價將學生推向清北,哪怕學生本人并不熱衷相關專業,也要強行推薦,張雪峰早對此現象有所預見。
7月8日凌晨,張雪峰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呼吁:建議頂尖高中今后不再以清北錄取人數作為獎金發放標準,也不應以211、985高校錄取率衡量教師績效。
他建議采用全省排名作為獎勵依據,例如前100名、前1000名分別給予相應激勵,這樣教師會更關注學生成績提升。
張雪峰的觀點直擊問題核心。將學校升學情況作為唯一指標顯然不合理,唯有依據學生個體表現制定考核標準才是科學做法。
若僅以是否進入名校作為評判標準,教師勢必傾向于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忽視其個性化需求,這種功利導向終將引發諸多問題。
此次事件證明,張雪峰的建議極具現實意義。頭部高中確實不應再把清北錄取視為獎金發放標準,否則只會加劇教育功利化傾向,偏離育人本質。
當然也有不少同學為老師辯護,認為不能因為志愿填報一事就否定其三年來的辛勤付出。
在他們印象中,老師始終秉持嚴謹態度對待教學,關心每一位學生,班級內部對其評價遠非外界所傳那般負面。
對此,你們怎么看呢?
參考信源:
未報清北的學霸和破防的班主任,究竟是誰讓人失望---2025-07-08---南方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