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星座”級護衛艦爛尾之后,美國海軍終于把爛活整到了航空母艦上。據美國海軍協會官網報道,原本定于本月交付的“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將繼續延期,計劃在2027年3月交付。耗時14年,多次延期交付,建造商給出的理由,也讓人難以理解。
肯尼迪號還趴在船塢里
肯尼迪號航母
肯尼迪號航母,是美國新一代航母“福特級”的二號艦。首艦“福特”號2005年開工,2013年下水,2017年入列,共耗時12年。按說12年造一艘航母,效率已經低得可怕。結果在肯尼迪號這邊,14年已經過去,現在又要延期20個月,這是朝著20年造一艘航母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啊。
肯尼迪號的建造,是和福特號同步進行的,2011年舉行“首塊鋼板”切割儀式,2015年正式簽署建造合同并鋪設龍骨。按說有了首艦的經驗,二號艦的建造效率應該大幅提升,可惜并沒有。2019年肯尼迪號正式下水,交付時間定在2022年,說是會采用具有開創性的“兩階段交付”模式。
福特級首艦福特號,已經在服役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建造商在完成絕大部分的建造工作后,會先交付給海軍,再在海軍的指導下,安裝額外系統。這樣既可以避免“尼米茲”級退役導致的真空期,也能吸取福特號服役后的經驗進行改造,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之計。
淪為爛尾工程
但很快,麻煩事就來了,作為美軍的下一代航母,肯尼迪號使用了大量先進系統,設計要求也很高,結果在最核心的電磁彈射系統,和武器升降系統方面,都存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的問題。首艦福特號已經在服役,只能邊用邊改,肯尼迪號要規避這些問題,就導致建造時間不斷延長。
另外,供應鏈問題也是美國軍工制造的一大心病。因為工期太長,美軍的類似項目,往往是越往后建造,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價格越高,導致成本飆升,而這,又會造成整體項目難以推進,形成惡性循環。其他諸如勞動力短缺、技術斷層之類的問題也不少,肯尼迪號的交付,就這樣不斷被延后。
至于建造商說的,造得太慢是因為造得太快,乍一聽很離譜,其實也說得通。要是肯尼迪號造的時間再長些,等福特號的問題全部曝光出來,美國實現制造業回流,更多的勞動力被培養起來,不就不會出問題了嗎。
難怪會怕中國
說到底,還是如今美國的軍工制造業,呈現出了全方位的衰退。肯尼迪號的延遲交付,意味著明年,美軍的航母總數將必然降到10艘,如果艾森豪威爾號按計劃在2027年退役,還會降到9艘。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即將正式入列
而回顧肯尼迪號的建造過程,2011年那會兒,咱們還一艘航母都沒有,現在第三艘航母福建艦都要服役了。美專家還說,中國的第四艘航母已經在建造中,到2035年前后,可能會擁有6艘航母。我看啊,以中美兩邊造艦速度的對比,咱們航母數量超過美軍的時間,還會大大提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