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山貓】
建造中的日本新型海上反導艦又有新動向,據“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7月7日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當天向日本防衛省交付了首批用于“宙斯盾系統搭載艦”(日語:イージス?システム搭載艦,英文Aegis System Equipped Vessel,縮寫ASEV)的艦載設備,其中包括由四部AN/SPY-7(V)1有源相控陣天線組成的雷達系統。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官方發布的一份新聞稿件中表示,這批設備在“嚴格的驗收測試”后,通過三菱公司根據直接商業銷售模式完成交付。負責多域作戰解決方案領域的洛馬副總裁錢德拉·馬歇爾稱,這套雷達天線今年在新澤西州莫里斯敦的生產測試中心進行全面系統集成和測試后交付,以降低集成風險并確保“按計劃服役”。
交付日本的AN/SPY-7(V)1雷達天線陣面正在測試設施中進行吊裝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日本于2017年決定從美國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以“應對朝鮮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威脅”,2018年確定將其部署于山口縣與秋田縣,由陸上自衛隊負責管理和操作,選用由洛克希德·馬丁研制的AN/SPY-7雷達,而非老式的AN/SPY-1,也非雷神公司研制、用于“阿利·伯克”級FlightⅢ批次驅逐艦的AN/SPY-6。但在這之后,隨著設施選址和助推器掉落區域等一系列問題,2020年6月,時任日本防衛大臣的河野太郎宣布,暫停兩部“陸基宙斯盾”設施的建設部署。
(資料圖)位于羅馬尼亞德韋塞盧軍事基地(第99軍事基地)的美軍“陸基宙斯盾”是首個投入實用的此類設施,配備的是AN/SPY-1D(V)無源相控陣雷達和48單元Mk41垂直發射裝置 美國海軍
由于反導攔截的需求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美方表示日本采購“陸基宙斯盾”關鍵組件,包括雷達的貨款“不予退還”,因此日本不得不考慮海上替代方案,以充分利用已經采購的“陸基宙斯盾”關鍵組件,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部署在海上鉆井平臺、改裝后的民用貨輪和海上自衛隊艦艇搭載等方案,最終在2020年底決定新建兩艘海上自衛隊艦艇,安裝已經采購的“陸基宙斯盾”相關子系統,由海上自衛隊操作執行反導任務,編制上獨立于海上自衛隊現有的水面主戰部隊“護衛隊群”。簡而言之,在這一系列變化之后誕生的“宙斯盾系統搭載艦”,本質上是某種相當離譜的“海上陸基宙斯盾”。
當時NHK報道中防衛省提出的幾種替代方案:艦艇搭載方案分為新建搭載全套系統艦艇的一體式方案和岸上設置雷達、改裝現役艦艇發射攔截彈并用(E2D預警機等保障)數據鏈通信的分體式方案;海上石油平臺方案又分為全固定平臺方案和可移動浮動平臺方案
日本防衛省在2022年底發布的2023財年預算請求文檔中,正式列入了建造“宙斯盾系統搭載艦”的首批資金2208億日元,計劃在2027財年和2028財年年末分別服役一艘“宙斯盾系統搭載艦”,2023年分別與三菱重工(負責建造首艦)和日本海洋聯合公司JMU(負責建造二號艦)正式簽訂艦體、動力裝置和詳細設計的相關合同。在最初的設計中,這兩艘“宙斯盾系統搭載艦”的排水量一度超過2萬噸,因此也被外界稱為“令和大和”,最后修改為約190米長、25米寬、標準排水量1.2萬噸的最終方案,明顯大于現役“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的8000余噸。不過根據目前日本互聯網上的相關動態顯示,盡管舉例首艦計劃交付已不足兩年半事件,但負責建造首艦的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中仍未出現可以確認的相關艦體分段。
官方版本“宙斯盾系統搭載艦”渲染效果圖 日本防衛省
AN/SPY-7有源相控陣雷達衍生自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洛克希德·馬丁“遠程識別雷達”(LRDR),其陸基可移動版本AN/TPY-6則被美國導彈防御局(MDA)選中作為構建關島反導體系的一環。此次交付的這套SPY-7也是首套用于海上艦艇使用的雷達,除兩艘日本“宙斯盾系統搭載艦”外,未來的加拿大“河流”級驅逐艦(英國26型驅逐艦的衍生型號)和西班牙F-110護衛艦也將安裝SPY-7系列雷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