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九十歲那年翻出七十歲時的畫稿閱讀,說:“我年輕時畫得多好!”我曾經和一個四歲多的男孩子聊天,問他還玩泥巴嗎?還愛在爸爸的臉上畫胡子嗎?他想了一陣,說:“不了,小時候喜歡過。”我知道,他的“小時候”指的是三歲那年,因為是我親眼所見。這一老一少,對“年輕”有獨特的界定。更準確地說,我們所回望,所向往的是童年。
“孩童是人類之父。”——大詩人華茲華斯這般宣告。今天,我實實在在地驗證了這不朽的詩句。和老伴去看望兒子一家。沒見到他們一家四口好幾個月了。兩個孫子,大的叫J,快10歲,小的叫H,四歲多。和他們一起玩。游戲室里有數百件玩具,都是男孩子喜歡的。地上擺著四個一英尺見方的“格子”,都帶圍欄,里面擺滿了車子、房子、工具,各有講究,可看作電影工廠的迷你“片場”。我問J,誰擺的,這么漂亮?他得意地說:“我擺的,但主意是弟弟出的。”這么說來,弟弟是參謀長,哥哥是司令。我問他們,爺爺當小兵,和你們一起擺怎么樣?他們批準了。
我俯伏在地板上,雙肘支腮,提出建議:布置一個建筑工地。他們說好。我提示:要不要有一棟“在建中”的房子?H沒說話,拿來一疊積木,砌出半座沒屋頂的大樓。哥哥表示佩服。然后呢?要不要起重機?J說要,推來一輛固定在卡車上的起重機。工人呢?H去旁邊抄出大大小小的人物,連蝙蝠俠、超人、鋼鐵俠也被拉夫。我說這些人不是合格的建筑工,只能當義工。他們同意。我問,建筑工地里的工人戴什么呢?J想了想,說:安全帽。他讓弟弟去找,到手的只是兩件,其中一件是士兵的船形帽,只好將就。我問,建筑材料怎么運來。H說,卡車。J說,最好是帶斗的大貨車。有沒有?都有。他們放進大小四輛。J拿著一輛挖泥車,一輛斗車,問我要不要。我說當然要。我問,這么多汽車來往,要不要人維持交通秩序?J說要。H把一個穿紅背心的人放在十字路口。他說,他每天上幼兒園,都看到“紅背心”舉著紅牌子來來回回走。我問,建房子需要什么工具?他們只知道錘子、螺絲批,因為爸爸常常用。我啟發他們,去找水桶、水管、鉆子、斧頭。H忽然來了靈感,拿起機器人,發出噔噔的聲音,說要讓它干活。
兄弟倆玩得入了迷,哥哥務實,愛動手。弟弟愛出主意,動不動就來個天馬行空,讓星球大戰的黑武士站在屋子上耀武揚威。我看著他們,看著蠻像一回事的“工地”,感覺迥異于成人世界。聲色犬馬之娛,登臨覽勝之樂,哪里比得上天真王國煞有介事的“工程”?毫無功利計較,夢與現實名正言順地換位。回家路上,我的身體特別輕盈,老想哼歌——兒歌。
陶醉里面藏著一個小小秘密。四十多年前,我還在家鄉,常常去拜訪一位以輪椅代步的詩人。他的小兒子那年五歲,我倆在門外的細葉榕下談天時,機靈的孩子在圍欄旁鼓搗一排壇壇罐罐。我充滿好奇,問詩人,你孩子在弄什么?答說他養了好些蟲子,要喂不同的食物,別人幫不上忙。我問小家伙,他做個鬼臉,偏不告訴我。我從此記住他,因為獨特。我兒時,玩具是玻璃珠、彈弓、鐵環、“三英戰呂布”的兵器。蟲子卻沒養過,逮到甲殼帶斑斕花紋的天牛,才一天就死了。
我和兩個孫子告別時約定,下次,要一起建一所學校。讓H先設計,J搜集材料。
原標題:《劉荒田:回到“小時候”》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錢衛
來源:作者:劉荒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