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芳華》中有東方含蓄美的韻味,優美、情景交融,所有景語都是情語。
劇中詩一般的臺詞,抒情方式和鏡頭語言精彩絕倫,蔣長揚與何惟芳沒有說過愛,但每次對視跟說話都能直戳人心。
如寄情于明月。
明月是隨之送給牡丹的情意,也是牡丹敢于說出“我喜歡你”的心意。
三言兩語,情意綿綿,哪像現在的許多國產劇,演員都張口閉口我愛你了,可觀眾就是感受不到其中的愛意。
還有情緒攝影,蔣長揚出發解救何惟芳。
剛出門便看見安全回來的何惟芳,牡丹以與劉暢斷情一語雙關,隨之聽出其中意思,而后牡丹一句“知己”向前走去。
隨之轉身看著她的背影,二人漸行漸遠,即便角色沉默不語,那種依戀、不舍、悲傷的動態情緒也能溢出屏幕。
蔣長揚所謀之事兇險萬分,需忍辱負重,背負萬千罵名,不忍牡丹再為自己犯險,便以“知己”拒情,觀眾都知道這是為了對方著想。
可牡丹是當局者,不解蔣君,以為自己多情,與他見面,一句“知己”,其中情緒千溝萬壑,沒有其他閑筆,僅僅兩個字,觀眾便能代入,大道至簡。
到了第12集,斷的不僅僅是情還有人。
何家家道敗落,何惟芳姨娘來長安找牡丹,先是貪得無厭,后說出當年何惟芳母親病故隱情,乃吳洪因恨下毒,而吳洪又是蔣長揚親人。
牡丹找吳洪報仇時,隨之出面阻攔,二人分道揚鑣,過去種種中意皆如花敗。
這段楊紫的演技爆發力很強,冷面質問吳洪,得知真相后淚流滿面,拔刀憤怒刺向吳洪,蔣長揚出手制止。
心碎言語顫抖,回家癱軟在地,恨意爆發,信任崩塌,二人決裂,情緒起伏層層遞進,可謂一個絕字。
此時的對比鏡頭也道出隨之、牡丹二人的間隙越來越大。
牡丹悲傷離去,鏡頭接一個遠景,分岔路口,牡丹決絕走了另一條路,隨之呆在原地。
以及回到芳園,牡丹扯掉了蔣長揚送的手鏈,玉珠散落一地,曾經志同道合的一對璧人,如今破鏡難圓。
這幾集的《錦繡芳華》像一個優雅的刀客。
用非常溫柔,唯美的姿勢,在我們的心口劃下了一個又深又細的口子。
然后還不忘在傷口上再撒一把鹽,國色芳華,華燈起,錦繡芳華,花不響,但芳華意未盡,芳華終會綻放。
到了第13集,有兩點好,一是敘事方式,二是升華主題。
敘事上用了敘述性詭計和結構性空白,前者旨在轉移觀眾視線,后實現反轉,但草蛇灰線一一對應,如先前對蔣長揚的誤解,在這一集全部解開。
后者是看似一直在講某件事,其實是為了引出另一件事,如牡丹得知母親死因去復仇,但導演并不是渲染仇恨,而是通過牡丹的行為道出《錦繡芳華》真正要做的事,這就是第二點好,升華主題。
牡丹錯了嗎?沒錯,那一刀必須刺出方解心頭之恨,因為吳伯確實害了她的母親,蔣長揚錯了嗎?沒錯,他肯定得站出來攔住以免牡丹一時沖動鑄成大錯。
吳伯錯了嗎?沒錯,救命的藥材被何店主高價賣出,視他們的哀嚎苦求于無物,讓天災釀成人禍,何店主錯了嗎?沒錯,他不與高門大戶妥協,遭殃的就是他們一家人。
牡丹母親錯了嗎?沒錯,她心地善良,只是蒙在鼓里,知情后燒掉牡丹,不與權貴一丘之貉,還諒解了吳伯,并給他最后一包藥,她有心救眾人,奈何無力改變現實。
那錯的是誰?是這無道的世道。
權貴寧可把藥囤起來也不懸壺濟世,整日玩樂享受,從不俯首看人間,萬物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但階層強行劃分三六九等,讓苦楚蔓延。
所以要破,要打破這一固化的階級,讓太平盛世不再是夢想,牡丹以商破局,暫時放下芳園,思考經商的真正意義,蔣長揚以謀破局,隱忍偽裝,再改天換地,清除朝堂毒瘤,他們一前一后,皆為蒼生而謀,無一己之私。
足見《錦繡芳華》的大格局,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借古喻今,所以它,不會過時,只會越來越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