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中國卒中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暨天壇腦血管病會議2025(CSA & TISC 2025)”上,一場主題為“關注青年卒中 關注偏頭痛”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次發布會旨在引起社會對青年卒中問題的重視,同時為青年卒中防控工作指明新的方向。
發布會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唐洲平教授主持,介紹與會嘉賓:中國卒中學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王擁軍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頭痛科王永剛教授。
王擁軍教授指出,卒中發病年輕化趨勢日益凸顯,青年卒中在我國卒中患者中占比已超10%,且仍在逐步增加。青年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一旦發生卒中,無疑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勞動力損失與經濟負擔。青年卒中的病因與老年卒中顯著不同,主要為血管畸形、外傷、結構性心臟病、偏頭痛、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其中,偏頭痛患者數量眾多,且顯著增加卒中風險;但在臨床中,不少患者并未充分意識到其危害,這無疑給青年卒中的防控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
最后,王擁軍教授呼吁,各方應協同合作,重視青年卒中防治工作,加強對偏頭痛等危險因素的早期識別與有效管理,從而推動我國卒中全面防控體系的完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永剛教授進一步介紹,偏頭痛是全球致殘率第三的神經系統疾病,在亞洲神經系統疾病負擔中僅次于卒中。我國偏頭痛患者數量已將近2億,是15-49歲女性致殘的首要原因、男性致殘的第二大原因,且其高發年齡與青年卒中高度重合,是青年卒中最重要的非傳統危險因素,且風險可長期持續。在此背景下,重視偏頭痛的規范診療迫在眉睫。
王永剛教授提出偏頭痛管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臨床運用快篩工具,如ID Migraine或偏頭痛篩查問卷進行篩查,進而實現準確診斷;第二步,識別有卒中風險的偏頭痛患者,如女性、先兆、使用避孕藥、吸煙等危險因素者,同時重視傳統危險因素的識別;第三步,盡早規范治療,減少偏頭痛發作次數。王永剛教授最后強調,每一次偏頭痛發作,都是對腦血管的一次損傷,需要在快速持久緩解疼痛及相關癥狀的同時,控制與管理頭痛的發作頻率。當前,偏頭痛診療已進入特異性CGRP類藥物治療時代,以吉泮類藥物為代表的創新型靶向治療方案,將為患者提供較傳統方案更優的治療結果。未來,中國卒中學會頭痛分會的各位頭痛領域的專家也將攜手持續深耕,推動頭痛診療學科邁向新高度。
專家們一致認為,未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加強對偏頭痛等危險因素的管理,將實現卒中防控關口前移,降低青年卒中的發病率,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醫學界神經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