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正題前,我們先來做個小調查:
你認為,出現下列哪些表現該去精神科看病呢? 多選
A,總是不開心,莫名的煩躁
B.對啥都不感興趣,喜歡一個人靜靜發呆
C.總是晚上睡不著,早晨醒不了
D.性格脾氣沒緣由發生較大變化
如果您選擇了上述大部分的表現意味您對精神科有一定的了解。
實際上,相對于看內外科,大家對看精神心理科,還是有一定抵觸情緒的。在很多人看來,只有“瘋子、傻子、神經病、精神病”才應該去精神科看病。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是人們對精神科的誤解。
現代生活節奏很快,我們每天都很忙碌,面對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當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就應該看精神科啦!
01
心情低落,開心不起來
如果你總是覺得心里壓抑、高興不起來;
時常愁眉苦臉、長吁短嘆、每天都無精打采;
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感覺生活沒有意義;
容易傷心、委屈,經常一個人哭泣流淚;
總感覺“精疲力盡”。
這種情況持續超過2周以上,并且通過運動、聽音樂、家人朋友開導、休假、外出旅游等方式排解依然無緩解的跡象。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抑郁癥,建議到醫院精神科找醫生“幫忙”。
02
緊張、坐立不安
如果你近半年或較長時間內,經常感到緊張和不安;
做事時心煩意亂、沒有耐心;
與他人說話緊張、容易結巴;
遇到突發事件時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極易朝壞處著想;
即便是休息時,也可能坐立不安,擔心出現飛來之禍;
還經常感覺心慌、胸悶、氣短、口干、尿頻、尿急,全身疼痛等。
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癥。
03
胡言亂語、敏感多疑
如果你在與他人交流時出現不分主次,讓人不知怎么接話;
總是疑神疑鬼,懷疑和猜忌家人和朋友對自己不好,會傷害到自己;
只要出門看到別人,就覺得他們看自己的眼神不對,肯定是在嘀咕自己;
甚至說一些沒有發生的事、自言自語、還傻笑、時不時發脾氣。
也許你的家人認為你只是“中邪”了,實際上這很有可能是生病了,建議到精神科看看。
04
經常身體不適,又查不出原因
經常感覺自己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自己又說不清到底怎么不舒服。往往又對這些不適癥狀特別關心,總擔心自己患上了某些重大疾病。經常去各大醫院檢查,花了很多錢做了很多檢查也沒查出什么明顯的病來,可是還是自覺身體難受。
還有經常感覺胃痛、頭痛、身體疼痛,經過長期治療,效果欠佳。
這些情況不妨到醫院精神心理科看看。
05
持續興奮多語、精力旺盛
前面提到如果一個人持續情緒低落,不開心,有可能可能是抑郁了。
那如果一個人持續很開心,精力很旺盛不是好事嗎?
未必。
如果沒有原因的出現持續興奮、說話變得比以前多、即便不睡覺精力也特別充沛、喜歡參加各種活動、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等癥狀。
那警惕是輕躁狂或躁狂的表現。需要到醫院精神心理科找醫生進一步判斷和治療。
06
行為突然改變
本來很愛干凈、東西擺放的整整潔潔,突然變得不講究了;
平時有禮貌的,突然變得粗暴起來,甚至對人動起手來;
總是反反復復想一些沒有必要的事,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想就難受,不做也難受;
還會在坐公交車、地鐵、飛機時出現胸痛、心動過速、呼吸困難、頭痛、頭暈、出汗、腹痛、全身發抖等癥狀。反復到急診科、心內科、神經內科就診治療,做了各項檢查基本無明顯異常。
實際上,這些情況都需要盡早就診精神科。
07
失眠多夢、入睡困難
如果經常出現失眠多夢、入睡困難、早醒(早上比平時早1-2小時醒過來,醒后無法再入睡)、醒了就睡不著、越想睡越睡不著等情況,并有情緒低落、覺得活著沒意思、食欲下降等癥狀。
建議要到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門診,找個專業的醫生看一下,不要諱疾忌醫,以免延誤病情。
其實除外上面提到的這些表現外,像產后抑郁、強迫癥、厭食或暴食問題、特殊癖好等等,都應該去精神心理科看看。精神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或家人的消極對待,可能會引發嚴重后果。所以,當出現上述表現時,積極面對,及時去正規醫院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