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返鄉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全額自費籌建的圖書館能夠給當地人帶來什么?
返鄉作家劉漢林在給孩子們上課
走進重慶市榮昌區河包鎮,一座名為“空書包”的兒童公益圖書館正悄然改變著鄉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它不僅是榮昌區唯一一所專業性兒童圖書館,更成為當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
從“自卑”到“自強”:女作家放棄深圳工作回到家鄉
劉漢林(右一)與孩子們上課交流
返鄉女青年劉漢林(筆名:海林林)是土生土長的榮昌人,幼年因聽力受損飽受嘲笑,直到成年后才借助助聽器第一次聽見世界的聲音。歷經人生坎坷的她,也曾因婚姻變故陷入低谷,卻最終在兒童文學的召喚下重拾希望。
十年前,劉漢林放棄深圳的景觀設計師職業,毅然回到鄉村追逐寫作夢想,并在此過程中找到了人生使命——用閱讀與寫作照亮鄉村孩子的成長之路。
劉漢林為孩子們講述各種故事和知識
盡管經濟拮據,劉漢林始終堅守圖書館,拒絕關閉這方“精神綠洲”:“孩子們需要這個地方,它不僅是圖書館,更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窗口。”
“童行鄉村”:打通教育服務“最后一公里”
依托空書包童書館,劉漢林發起了“童行鄉村——閱讀與寫作公益課堂”系列公益活動,以“閱讀點亮未來,教育振興鄉村”為使命,整合本土文化資源與自然生態,定期開展閱讀寫作、藝術創作、自然教育等活動,激發鄉村兒童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精神。
孩子們在圖書館合照
截至目前,童行鄉村——閱讀與寫作公益課堂已開展34期,已送教到其他鄉鎮與城市中小學,受益人數達到4000人次;走進校園5次,受益人群達2000人次;進機構3次,受益人群達180人次;區內外現場觀摩及各類調研接待人數達600余人。
此外,劉漢林還推動“點燈教育在鄉村”項目,將自然課堂搬到農家小院,把優質教育服務送到孩子家門口。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彌補鄉村教育的短板,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劉漢林表示。
攜手川渝毗鄰鄉鎮 為鄉村孩子創造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課堂現場
空書包童書館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踐平臺。在這里,孩子們通過閱讀經典書籍涵養心靈,通過公益課堂學會合作與分享,通過自然教育培養對家鄉的熱愛。
在川南渝西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工作開展以來,榮昌區推進與四川省瀘州市、內江市等毗鄰地區文明實踐工作合作,邀請毗鄰鄉鎮的留守兒童來到空書包圖書館上課。一名常來上課的孩子說:“海林林老師的故事讓我明白,即使遇到困難,也要堅持夢想。”
孩子們在學習中
榮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王媛媛表示,劉漢林和她的鄉村圖書館是本土化德育實踐的生動案例,展現了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積極成效。未來,他們也將攜手四川省毗鄰鄉鎮,進一步支持此類公益項目,為鄉村孩子創造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上游新聞記者 張皓 實習生 吳瑋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