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臺灣核心軍工企業,被中國大陸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稀土出口渠道被一刀切斷。”
一則消息,攪動臺海局勢。據海關總署、商務部及第三方權威數據平臺統計,2024年大陸對臺稀土出口量超過7000噸,直接涉及芯片、軍工、航天等領域。全球戰略資源流向的變化,往往預示著地緣格局的重構。2025年7月9日,這一天注定被兩岸經貿、區域安全、全球供應鏈寫入歷史。
風暴中的“稀土開關”
臺海緊張氣氛驟然升級,每一個細節都隱藏著大國博弈的痕跡。大陸商務部官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將8家臺灣地區主要軍工企業納入管控清單。無論訂單是否已簽署、貨物是否在途,全部叫停。此舉在全球供應鏈、軍事安全、科技研發層面都投下了“重磅炸彈”。
稀土,長期以來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其在新一代芯片、導彈、雷達、艦艇電子系統、動力電池等領域的重要性不可替代。過去十年,臺灣高端制造業對大陸稀土的依賴度持續攀升。2024年臺灣進口稀土混合物中,86%直接來自大陸,95.3%的永磁體原材料依賴大陸。芯片龍頭臺積電、航太制造商、造船廠、無人機公司,普遍將稀土作為核心原材料。
8家被列入清單的企業,包括漢翔航空工業、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際造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經緯航太、仲碩科技、攻衛股份。它們涉及戰機、導彈、無人機、軍用船舶、防護裝備等核心領域,長期承擔臺灣地區國防自主化工程的主力。
過去大陸對臺經濟政策“優先、優惠”,自ECFA協議實施以來,臺灣企業累計減免關稅數百億新臺幣。2024年臺商在大陸投資總額仍保持兩位數增長。此次出口管制,意味著大陸“惠臺”路線出現歷史性轉折。
“對等反制”
一個月前,臺當局將華為、中芯國際及其多家子公司列為出口“黑名單”,芯片、AI、半導體產業鏈瞬間波動。此次大陸反制,顯然是對等措施。全球科技產業鏈的高度耦合,決定了每一步制裁都將引發蝴蝶效應。
臺當局對大陸高科技企業發起限制,直接切斷AI芯片、先進制程、EDA軟件的正常合作。以華為為例,其麒麟芯片、昇騰AI等產品,供應鏈遍布全球,部分關鍵材料與技術依賴臺灣企業。中芯國際承擔大陸自主芯片戰略的核心地位。臺灣的限制措施,既有技術溢出考量,更有對美政策的呼應。2023年底至2024年初,美方多次施壓臺企在半導體、封測、EDA等環節對大陸進行“技術斷供”。
大陸此次將8家臺軍工企業納入出口管制,實則是對“科技戰”的直接回應。從2024年12月起,大陸已對美國實施稀土、超硬材料、石墨等兩用物項出口限制,并不斷完善管控目錄。此次對臺“斷供”,既是警告,也為后續可能的擴大制裁留下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臺灣軍工項目對高性能稀土的需求逐年攀升。臺積電、聯發科、華碩、廣達等企業,在AI芯片、汽車電子、5G基站、雷達系統等領域,均將大陸稀土作為不可替代的基礎材料。稀土供應鏈的“開關”一旦關閉,技術研發周期、成本結構、交貨周期都將發生質變。
“精準打擊”
近期臺海局勢變化頻繁,賴清德“團結十講”被外界廣泛解讀為臺當局對“臺獨”立場的強化。大陸此輪出口管制,指向性極為明確。被制裁的8家企業,全部是臺灣軍工體系的中堅力量。漢翔航空主導“經國號”戰機、IDF戰機的設計、制造與大修;中山科學研究院長期負責導彈、雷達、無人機等核心武器系統的研發;三家大型船廠承接臺軍潛艇、巡防艦、快艇的制造;經緯航太、仲碩科技專注于軍用無人機;攻衛股份則深耕防彈衣、盾牌等軍用防護裝備。
這些企業近年來大幅提升大陸稀土進口比重,部分企業甚至專門成立采購團隊對接大陸供應商。數據顯示,2024年臺灣軍工企業用大陸稀土制造的武器裝備數量,相較2019年增長超過40%。臺當局“以武謀獨”政策下,軍工企業對大陸資源需求極為旺盛。
大陸此次管制不僅是對臺軍工產業鏈的切斷,更是對“吃飯砸鍋”行為的警示。將戰略資源作為博弈籌碼,意在直接影響臺灣地區自制武器系統的成本、進度與性能。以潛艇、戰機為例,部分關鍵部件若失去大陸稀土供應,將面臨無法替代的技術難題。業內專家指出,臺灣自制潛艇項目的部分磁控系統、導彈制導部件,均嚴重依賴大陸稀土。
“組合拳”下的臺海風險升級
兩岸經貿關系進入新階段,單邊優惠措施已成過去。2025年上半年,臺當局多次出臺限制大陸企業措施,引發大陸連續反制。2025年7月9日的出口管制,是大陸“組合拳”中的關鍵一擊。
上周,M503航線W121銜接線啟用,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大陸對臺心理威懾的“軟性示威”。本輪出口管制則直接作用于臺灣軍工、科技、制造業等核心痛點,帶來即時且深刻的沖擊。兩岸風險管控進一步升級,區域安全形勢受到全球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等半導體巨頭也被認為有被納入后續管控名單的可能性。通信產業專家項立剛指出,2024年臺灣自大陸進口稀土88.3%為輕稀土,絕大部分用于芯片制造環節。大陸芯片自主研發能力持續提升后,對臺積電的依賴程度已明顯下降。業內普遍預測,若臺當局繼續推進“臺獨”路線,半導體產業鏈將成為下一輪博弈焦點。
在全球地緣格局動蕩、供應鏈去全球化趨勢加劇背景下,大陸對臺出口管制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不僅是經濟反制,更是安全、科技、產業全方位制衡。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均高度關注大陸稀土出口政策動向。2025年6月,全球稀土現貨價格一度出現階段性上漲,反映出市場對供應安全的高度敏感。
參考資料:國臺辦發言人就商務部公告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答記者問
2025-07-09 10:35·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