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美白第一品牌谷雨登頂背后:18年死磕"中國成分",卻遭投訴纏身?
官方認證"國貨美白第一",含金量有多高?
7月1日,在由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25化妝品品類冠軍》榜單中,谷雨斬獲"國貨美白護膚第一品牌"稱號。這一評選基于全渠道零售規模、科研實力、市場口碑等維度,被業內視為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奧斯卡"。
值得關注的是,谷雨2024年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其美白系列產品年銷售額突破12億元,占品牌總營收的43%,復購率達2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第三方數據顯示,其明星單品"光甘草定美白精華"連續三年位居天貓美白精華熱銷榜TOP3,2024年全網銷量超300萬瓶。
(來源:谷雨商標)
從實驗室到IPO:一個"技術偏執狂"的18年
2007年創立的谷雨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先建實驗室再做品牌,這種"技術偏執"讓其在成分研發上取得了顯著突破。18年來,谷雨累計投入超6億元研發費用,擁有8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比62%。其核心成分光甘草定經過長期研發,純度提升至99%,透皮吸收效率達到競品的3.4倍;在人參皂苷CK的研發上,谷雨突破生物酶轉化技術,實現量產成本下降90%。這些技術突破支撐著谷雨業績的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2021-2024年營收從5.3億增長至19.8億,年復合增長率達55%,凈利潤率從3.2%提升至14.6%。
光環下的陰影:投訴激增或成上市絆腳石?
然而,在光環背后,谷雨也面臨著嚴峻挑戰。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近半年谷雨投訴量達217條,主要涉及"美白無效"、"使用后過敏"和"直播虛假宣傳"等問題。有消費者指控其"28天淡斑"廣告涉嫌夸大,實際使用3個月未見效。更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谷雨在原料研發上具有優勢,但其70%產品依賴代工生產,業內人士透露這可能帶來品控不穩定的風險。這些因素正在影響資本市場對谷雨的看法,其過度依賴單一成分和高達5.2億元的營銷費用(是研發投入的2.6倍)也成為IPO進程中被頻繁問詢的重點。
小結
谷雨的發展軌跡折射出中國美妝產業升級的典型困境——在通過硬科技打破國際大牌壟斷的同時,如何平衡快速發展與產品質量、營銷宣傳與真實功效之間的關系。對于正在沖刺IPO的谷雨來說,能否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其能否真正坐穩"國貨美白第一品牌"的位置,并在資本市場獲得認可。當消費者為"中國成分"買單時,他們期待的不僅是民族情懷,更是實實在在的功效體驗,這或許才是決定品牌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